不少漸凍人透過眼動儀,用眼睛打字傳達訊息,但病況嚴重者,連眼皮都沒法控制。台北科技大學機械系副教授劉益宏將腦機介面運用在漸凍病患,研發「意念輔具」,讓漸凍人透過腦波回答是非問題,甚至選擇「我想喝水」或「想看電視」等指令,讓漸凍病患可與外界聯繫。
漸凍人因為腦神經退化,患者身體漸漸不能自主控制,雖然大腦依舊可思考,但手腳不聽使喚、逐漸無法自主呼吸,嚴重者甚至連眼皮都不能控制。劉益宏發展的意念輔具,一開始僅可讓病患透過腦波表達Yes或No,最近研發升級,讓病患甚至可以透過螢幕發出訊息,如緊急求救等。
劉益宏說,會想研發腦機介面,只是因為看到未來的趨勢,兩年前受漸凍人協會委託才發現病患需求。雖然全台灣僅約1000名漸凍人、市場不大,但基於社會責任,他們開始為漸凍人研發「意念輔具」,透過軟體分析腦波、建立腦波模式等,未來也可以運用在大腦未受損的植物人身上。
劉益宏說,他們的腦波儀檢測分析,只要用兩個偵測器,相較一般醫療腦波儀得使用30個偵測器,讓家屬使用更便利且實用許多。
目前劉益宏正向外界募款,希望外界提供資金讓這項技術研發能廣泛讓漸凍人使用。試用過的漸凍人家屬也說,透過設備讓漸凍人重新與外界有了溝通的橋梁。台北醫學大學大數據中心及大腦與意識中心也看到這區塊的未來應用性,擬與北科大成立跨校的「智慧大腦科技中心」。
不只能讓漸凍人說話 腦機介面還能檢測憂鬱症
台北科技大學機械系副教授劉益宏團隊研發出的「腦機介面」,除了可以讓漸凍人「說話」,也與台大醫院合作判讀「憂鬱症」達8成精準度的設備,未來擬成立新創公司來營運。
自從兩年前接觸漸凍人後,發現可以用腦波來偵測不同疾病,因此規畫用來偵測憂鬱症及失智症等身心症狀疾病。
劉益宏指出,過去醫院的腦波儀偵測在人的腦外皮,雜訊太多、影響訊號判讀,多數醫生僅運用在癲癇治療;但他們建置的設備可去除不必要的雜訊、放大必要的訊息後,讓醫師判讀有無患有憂鬱症。最近與台大醫院合作有了突破性研究,利用腦機介面設備能協助醫生判讀病人有無罹患憂鬱症。
共同合作的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廖士程指出,傳統腦波儀執行一次約15至20分鐘,病人須穿戴的工具也相對複雜,該研發則能在約5分鐘內蒐集足夠的腦波訊號,經一系列的數據分析快速區辨病人的情緒狀態,經試驗看見,能有效確認患者有無生病,準確率達8成以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