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文青別鬼扯」/提供
農業社團在臉書上點名全聯的商品DM宣傳販售的高麗菜不打生長激素,記者今天多次致電向全聯公關求證,全聯公關表示,對此事沒有回應。
「只要打上這幾字 農產行銷無堅不摧」
該社團版主鬼王發文表示,現在農業行銷已經強大到把「生長激素」打造成無堅不摧、無攻不克的萬用產品,不管是哪種動物或植物,都能使用生長激素。撰寫農業行銷產品文案時,只要加入友善、有機、無毒與生長激素的字眼,似乎就是成功的密碼。
19元一顆高麗菜 打400元生長激素?
文中也提到,坊間充斥銷售標榜賣的雞沒打生長激素、也有人說他賣的鳳梨沒打生長激素,最後連小番茄、豬也扯到生長激素,現在竟然連高麗菜也扯上生長激素。文中指出,農民務農是要養家活口賺錢的,和所有人一樣要精打細算、錙銖必較,台灣目前只有進口人用的生長激素,每單位至少要400元;前陣子高麗菜慘跌時,賣場一顆高麗菜才賣19元,要打昂貴的生長激素,有可能嗎?
鬼王也質疑,高麗菜到底要怎麼打生長激素?難道農民會一顆一顆打嗎?廣告「鬼扯也要有限度」,連高麗菜都能鬼扯到生長激素,認為賣場的行銷部該檢討。
網友回應,罹患疾病長不高的孩子,或過於矮小的小朋友,醫師評估後會施打生長激素,自費成本高到嚇死人;也有網友說自己的孩子在打,10cc要價6000元,因此不認為這東西會打在植物上。
專家:危言聳聽 根本沒在打
高麗菜到底會不會使用生長激素?專家指出,「激素」是指荷爾蒙類。植物本身就有荷爾蒙,不會另外用生長激素,會使用的是「生長調節劑」。但即使是生長調節劑,大多也只用在高價水果,比如可以讓果樹提早開花、或延後開花調節產季,是合法使用,比較類似「施肥」的概念,說高麗菜打生長激素是危言聳聽。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表示,說高麗菜打生長激素「根本是胡扯」,因為根本沒在打,這樣的廣宣不必要、是危言聳聽。
馮海東說,植物身上原本就有荷爾蒙,農民會合法使用的是生長調節劑,登記使用最多的是「勃激素」。其功能是模仿植物荷爾蒙的作用,讓植物細胞拉長,好讓果樹比較不會掉果子,開花也比較整齊,沒什麼食品安全上的顧慮。
一名國內植物研究員表示,植物本身就有「生長素」,屬植物荷爾蒙類,農民會外加營養劑產品,但這叫做植物的生長調節劑,大多用在高價水果。他解釋,農民必須要做產期調節,依情況促進提早開花或延遲開花,以生長調節劑來說,就像「施肥」概念,比如施用氮肥就是促進生長。不過,氮肥雖可說是生長素,但不是生長激素。
農委會農糧署主秘翁震炘表示,今年冬天低溫雨少,相對病蟲害亦少,最適高麗菜等大宗蔬菜生長,只要給予充足水分,自然會長很好。農民為維持蔬菜品質,常會補充液態肥料,如磷鉀肥,或鎂、錳、硼等微量元素,補充營養,減少發生特定營養素缺乏症,不會用生長激素。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