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民眾平常洗筷子的習慣,都是一整把一起清洗。不過,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譚敦慈的安心廚房食典》(三采文化出版)一書中指出,這樣清洗,可能破壞筷子表面,使材質脫落下來,在使用時吃下肚影響健康。
那麼該怎樣洗才正確?譚敦慈教導大家洗筷子無毒清潔5步驟:先沖水→浸泡於中性清潔劑內→再用清水沖洗1次→用紙巾擦乾或瀝乾→以筷尖朝上的方式放入筷架或烘碗機內晾乾。如剛買回的餐具,應先清潔乾淨(照著「無毒清潔」步驟),再把餐具放入滾水中煮沸一下。之後每週固定煮沸消毒1次。
書中也寫到,餐具、筷子在購買選擇上要注意,由於台灣氣候較潮濕,竹製或木製餐具溼了很容易成為細菌或黴菌孳生的溫床,因此建議選用304不鏽鋼筷,較方便清潔保存。而表面凹凸不平的餐具也容易藏污納垢,挑選上應以一體成型、表面平滑,沒有任何凹凸面或刻痕為原則。五顏六色的漆筷則可能含有重金屬,只適合觀賞,較不建議拿來使用。
💪更多健康推薦
‧年輕夫妻買900萬房月付2.5萬貸款 七年後含淚脫手:還是租屋幸福
‧她把家裡「衣物收納箱全丟光」獲4大好處:有益健康又省錢
‧茶葉可去除水中有毒重金屬 研究揭這樣泡茶達到的效果最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