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近來有關基改作物的主要爭議焦點,是安全性堪慮,但長年爭辯忽略另一個更基本的問題:美國與加拿大的基改技術並未提高作物的收成,也未促成化學殺蟲劑減量使用,以致使用基改作物的理由受到質疑。
基改科技曾有兩項承諾:一是使作物對許多害蟲具有抵抗力,降低殺蟲劑的使用量,二是確保作物得以茁壯成長,餵飽全球不斷增加的人口。20年前,歐洲大致排斥基改作物,美國與加拿大則接受;比較大西洋兩岸的結果,並採用獨立的數據與學術、產業界的研究結果後顯示,這種科技並未具備支持者最初強調的那些優點。
紐時以聯合國的數據分析後發現,如與包括同級現代化農業生產大國德國、法國在內的西歐地區比較,美、加兩國的作物收成並未明顯增加。美國國家科學院另在最近公布的一項報告中指出,「並無有力證據」可證明,美國引進基改作物後的收成大於傳統作物。
另一方面,即使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作物已經轉為基改,美國的除草劑用量還是增加。此外,美國的殺蟲劑減用幅度也低於歐洲的最大作物生產國法國。
美國地質調查所的數據顯示,美法兩國的殺蟲劑使用有很大差異。美國20年前引進基改玉米、棉花、大豆後,鎖定害蟲與真菌的毒素使用量減少三分之一,除草劑的使用量則增加21%。在法國,殺蟲劑與殺真菌劑的使用量則大減65%,除草劑也減少36%。
多年來,美、歐雙方對基改作物的看法始終南轅北轍。大致上,歐洲人不滿美國違背自然的做法,然而歐洲人自美國與其他地區進口食物時,往往不知不覺中吃下基改食物。
食用基改食物可能有害人體的說法經證明並無科學根據,不過殺蟲劑的潛在危害已經引起科學家注意。殺蟲劑具有毒性,而且與發展遲緩、癌症有關。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貝林格表示:「科學界至今對這些化學物質所知仍然極為有限」。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