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飆升而薪資停滯,使得許多人想盡辦法在生活上節約,但有些人會走向過度行為。根據資産形成ゴールドオンライン報導,日本社會保險勞務士法人EnissiaFP代表三藤桂子介紹一位中年女性上班族的個案,說明過度節約的常見陷阱與風險,提醒節約應在法律與常識範圍內進行。
為了因應物價高漲而薪資凍漲,許多人開始實施形形色色的省錢方法。住在東京、43歲的上班族女性A小姐也是其中一員。A小姐自大學入學起便從鄉下搬到都市生活。學生時代正值泡沫經濟,但她的學費依靠父母,生活費則靠獎學金與打工維持。看著社團與聚會玩得開心的同學,內心多少也有些孤單與失落。
她下定決心:「等我工作後,一定要用自己的薪水好好享受都會生活。」,無奈卻遇上泡沫經濟、步入就業冰河期。她拜訪了超過50家公司,終於獲得一家中小製造業事務職的工作。
然而,她的年收入僅約280萬日圓(約新台幣56萬元),在景氣低迷中薪資遲遲不漲,還得償還學貸,根本無法存錢。為減少支出,A小姐更加拚命節約,承租租金5萬日圓(約新台幣1萬元)的老舊公寓、水電費極力節省,食費則鎖定傍晚貼上折扣標籤的時段。蔬菜一律挑100日圓(約新台幣20元)以下的品項,其中豆芽是常備品。
同事驚愕的「極限節約術」
某日,A小姐應同事B之邀外出用餐,飯後B提議再去喝一杯,A小姐為了省錢,便以餐廳鄰近自宅為由,提議回家續攤。
初次造訪A小姐住所的B對朋友的「徹底節約生活」充滿好奇,雖是老公寓,但屋內整潔簡樸、物品不多,窗邊擺放著用回收容器栽種的小番茄。
最後她注意到,牆邊整齊排列著數個裝滿水的寶特瓶。當B開口問可否借用一下洗手間,A小姐淡淡回答:「請用那邊寶特瓶裡的水沖馬桶。」讓B一愣,以為馬桶壞了。A小姐面不改色地說為了節省水費,平時都到附近的公廁上廁所,晚上不方便外出時,就用公園裝來的水沖馬桶。那些水也用來澆灌盆栽。
「節約」還是「犯罪」?
事後,B提醒:「那樣的做法可能涉及竊盜罪喔,最好不要再這麼做。」聽到「竊盜罪」三個字,A小姐大吃一驚,表示會重新思考其他節約方式。
節約的本質是減少浪費、合理控制支出;但未經許可取用公共設施的水,已超出節約的範疇。公園或公廁的水由地方自治體管理,僅供公共使用,若作為私人用途取走,確實可能觸法。
節約固然重要,但更應具備正確的知識與法規意識,避免因過度節約而誤入法律的灰色地帶。
‧還在用清水煮白飯?食譜網老闆推「用一物取代」味道立刻大升級
‧女子連4天大吃麝香葡萄「差點爆肝」專科醫曝傷肝的意外陷阱
‧69歲退休師赴學生聚會「豪氣全包6萬費用」回家打開存摺心裡發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