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62歲劉德華超逆齡 曬出「一日三餐」網盛讚:太狠了難怪看來像40歲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生活智慧王

朱慧芳/歲歲平安更完美

即使失去大片壁面,也可以修復。圖/朱慧芳提供
即使失去大片壁面,也可以修復。圖/朱慧芳提供

家中有一只紫砂壺,當時因為價高,猶豫了一陣子才買下,卻不小心碰缺了內壺蓋,雖不至於影響使用,但每每看到,心裡就生出不完美的小疙瘩,乾脆束之高閣,眼不見、心不煩。最近在市集遇到「金繼」巧手陳昭恩,忽然有一種柳暗花明的欣喜,因為我家茶壺有救了。

金繼的基本道具,網路上買得到。圖/朱慧芳提供
金繼的基本道具,網路上買得到。圖/朱慧芳提供

金繼修補,讓破掉的器物再生,甚至成為藝術。

金繼,又稱金繕,以我粗淺沒情調的解釋就是補破碗,舉凡陶、瓷、玻璃容器、甚至金屬的裂縫、破損,透過金繼師傅們的巧手,都有修補的可能。修補容器的工藝,在東西方的古文物上都可以看到,只是各有竅門。古希臘用金屬條鏈或X型鉚釘縫補裂縫。中國傳統的鋦瓷是以ㄇ字型的金屬鋦釘,扣攏裂痕。這門技術,在十五世紀傳到日本,與漆藝結合,利用生漆無敵黏性,將破裂缺角的陶瓷器黏合之後,再以金粉或金箔修飾,讓破掉的器物再生。

日本文化中的侘寂,暗示著萬事萬物的無常與不完美,認為凋零與消逝、破碎與不對稱的遺憾之美,才是真實的自然。因此,補修破碗碎瓶的技術傳到東瀛,反而變成了美的藝術。透過金繼技法修補過的器具,不僅能夠再度回到生活中使用,更因此增加使用時的逸趣與美感,甚至從此昇華為藝術作品,僅供觀賞。據說,金繼技術開始流行於日本高官貴族時,還有人將古董擊破,好成為更具觀賞價值的藝術品。

塑膠用品未出現時,修補工藝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工業革命之前,沒有塑膠用品也沒有大量製造的能力,日常用具是靠工匠手作,精緻的用品更是職人曠時費日竭盡心力的成果,萬一破損,只要能修補就繼續使用。「用過即丟」在那年代,應該是難以想像的事,而修補工藝,則是理所當然的存在。居家日常使用的鍋碗杯盤,一旦碎裂、破洞,甚至像陳昭恩攤子上擺放的一只殘碗,即使半壁江山都不見了,還是可以靠添插金屬支架的修補技術重生。

陳昭恩喜歡民間傳統藝術,從欣賞到使用,再到收集日本和台灣早期的日用品,進而接觸金繼。「手邊物件都是獨一無二,一旦缺角破損就想要修補好,繼續使用。」為了要修補自己的東西,她拜師學習金繼,也才發現,其實大家並不是都習慣破損就丟,只是不知道破掉了還能怎麼辦。她因此在臉書上創立「豐土紀」品牌,專門幫大家修補不完整的杯碗瓶盤,我家那只破掉的壺蓋,對她來說是小事一樁。

修補工藝讓碎裂的杯壺宛如藝術品般重生。圖/朱慧芳提供
修補工藝讓碎裂的杯壺宛如藝術品般重生。圖/朱慧芳提供

惜物讓物件重生,半殘老件變精品。

而金繼,就是謹慎的把小事做好,因為每一個物件對擁有者都有特殊的意義,才會捨不得丟棄。物件毀損的狀況千奇百樣,金繼師會因材施技,在修補之外,更要顧及修補後的整體美感和觸摸感。除了技術和美感之外,金繼師必須要具備細心與耐心,因為每一個技法步驟都需要長時間的等待,看到上一階段的成果完成,才能進行下一個動作。破損的物件比完整的物件脆弱,修補時必須一心不亂,慎重以對。

修補不僅是惜物,也是對物件以及造成物件損壞的責任心。用金飾填補物件的缺陷,是凸顯曾經發生的歷程,提醒用物人以昇華的心態,坦然接受無常與變化。無法完好如初,不妨珍惜眼前,碎碎還能平安,最該笑眼開懷。歲末年初大掃除時,你是否也收拾出幾樣捨不得丟棄的缺角陶瓷器,透過金繼,說不定原本的半殘老件,可以變成精品。

補修破碗碎瓶的技術傳到東瀛,變成了藝術。圖/朱慧芳提供
補修破碗碎瓶的技術傳到東瀛,變成了藝術。圖/朱慧芳提供
修補不僅是惜物,也是對物件的責任心。圖/朱慧芳提供
修補不僅是惜物,也是對物件的責任心。圖/朱慧芳提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