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國人出國旅遊風氣盛,一旦水土不服生病或出了意外,常不知如何是好。醫師提醒,出國前應了解各地不同疾病的疫情風險,慢性病患者也要注意身體,旅遊前諮詢及因應各種狀況的事前準備絕不能少。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盧佳文說,疾病管制署與台大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推廣旅醫門診,希望民眾在出發前的二到四周能先掌握當地情況,事先調整身體。
旅醫門診會依年齡、目的地及疫情狀況等情形,判斷是否需預防性投藥或接種疫苗,並給予備藥建議。不過,旅遊期間的醫療資訊和緊急應變方式也很重要,盧佳文建議,民眾出國前可下載「Travel Health旅遊健康」APP,內容包括各國疫情狀況、天氣及民眾應施打的疫苗列表;如遇緊急狀況,就能參考急性處理專區資訊。
一旦情況嚴重,有時還需出動國際醫療救援。牙醫師曾煥井去年和家人搭郵輪旅遊,卻不慎摔倒、四肢癱瘓,直升機緊急送往香港醫院治療,但當地無法緊急處置,曾男透過國際醫療專機轉送回台,接受緊急手術,才逃過癱瘓命運。
台中童綜合醫院急診醫學部執行長盧立華表示,該院7年前成立國際醫療轉送平台,設有航空醫學急重症團隊,至今已轉送600多例國際醫療救援個案,其中以腦出血、中風、腦動脈瘤破裂等腦神經疾病最多;隨著個案情況不同,啟動專機救援至少需花費數十萬至百萬元。
盧立華建議,旅遊前最好把護照等重要證件影本交付給信任的人,發生緊急事件只需一張診斷證明書即可申請國際醫療轉送服務,把握黃金救援時間。
【2014/08/09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800x100_udnhealth.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300x135_udnhealt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