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維斌/報導】
過去兩年,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因「觀樹基金會」引進各國藝術家住進村子Long stay,用藝術改造了這片荒蕪的土地。很多人都快遺忘,25年前海水倒灌淹沒良田魚塭的慘況。在生態藝術召喚下,孩子變活潑,連八十多歲的阿公、阿嬤都常問那些「阿兜仔」何時再來?這座舊名「牛尿港」的偏村,重現生命,更搖身一變成為藝術村。
候鳥飛來了 藝術Long stay
「任誰都沒想過,這片上百公頃的泡水田,竟能成為生態天堂、天然藝廊。」三年前,觀樹基金會成立「成龍生態溼地偵探社」長駐村子,播撒藝術種子,年年舉辦「溼地國際藝術節」,甄選各國藝術家進駐成龍村。
回顧25年前一場大風雨,毀了成龍村上百甲良田,政府、村民付出多少代價想要復耕都沒能成功,最後是由不會說話的候鳥,替大家決定該怎麼做。約七年前,在保育團體奔走下,生態溼地孕育而生,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嬌客飛來棲息,鷺、鷸、鷗等野鳥、水鴨多達一百多種。
孩子瘋自然 阿公編竹架
直到觀樹基金會進駐引進藝術,把這片鳥的家園變得更美了,藝術家用在地素材蘆葦、稻草、竹、蚵殼,相繼完成「風車盒子」、「候鳥」等作品,許多路過台十七線濱海公路的旅人,總忍不住駐足觀賞這片大水塘,夕陽餘暉、群鳥飛舞。
藝術家把觸角延伸到社區、學校,校園滿是「鳥藝術」,孩子還因學校開了海洋溼地課,走進自然而更快樂;居民也組了讀書會,學習和大自然相處;老人家也走出來幫忙編做竹架。「藝術真的充滿了感染力」郭淑貞說,自從引進藝術,讓居民產生期待和想像,參與的人也漸增,就連老阿公都常問:「那些阿兜仔何時再回來?」
結合在地吃 藝術更有味
今年4月12日到5月7日共26天,「誰來晚餐」溼地國藝術節即將再度登場。基金會已從來自全球的185件藝術作品中,精挑細選出六件,這六個來自瑞士、南非、印度、美國及台灣的藝術家,將從下月起進駐成龍村,展開Long stay創作。今年最特別的是把部分裝置藝術,從溼地移進社區。
基金會策展人王昭湄說,溼地藝術想要展現的,還是在地原汁原味的精神,在連續兩年以溼地創作之後,今年則納進在地「吃」的文化,以「誰來晚餐」為主題,用在地的蚵、虱目魚、文蛤、烏魚子等海鮮為素材和藝術結合,讓生態藝術注入人的元素,更加精彩。
放自己大假 加入志工團
因此,基金會除將招聘假期工作志工,也招募「鍋碗瓢盆」,為今年國際藝術節做好準備。郭淑貞說,以往參加「打工度假」計畫的志工,多半是對藝術生態有熱忱的年輕人,希望想為這片土地盡點力的人可報名,從前兩年的經驗,凡到這裡來的人,都會愛上這裡。
「藝術消失會引起人們想念。」當這些天然素材的作品因風吹日曬而毀壞時,村民很不捨,要基金會改用較堅固材料「這樣才可美久一點」老阿公這麼建議,雖不被採用,但顯示藝術已走進他們的心了。基金會期待更多想「打工度假」的年輕人,一起親身來感受。
▇ 志工分享
2010年志工蘇珊珊當初帶著忐忑的心到成龍,後來帶著滿滿的感動回台北。在成龍,人與人之間相處如此溫暖,開闊的天、鹹味的風、三合院的晨夜……只能用「三個禮拜的感動,外加回到台北一個禮拜的想念」來形容,真是太美了。
2011年志工吳世聰我像溼地的候鳥,溼地則是正值年華的美女。和村民的接觸,再看到這片溼地的孕育滋長,我學會做一個就算沒有希望,也要堅定快樂活在當下的人。
【2012/03/11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