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徐德英/基隆市】
多年來,我一直備有一個包兒,置掛在客廳門後,以備不時之需。
裡面備有日常服用藥品、充滿電池方便攜帶的手電筒、能夠久放的登山餅乾、香辣牛肉乾、一瓶礦泉水、幾個大蒜瓣、幾塊薑用來煮水驅寒、可供給熱量的巧克力,幾張大額現金及些許小額零錢、指南針、哨子、OK繃、紗布、碘酒、小榔頭、螺絲起子、平價打火機,還有幾張舊報紙等。
至於手機、充電器、健保卡、儲值卡、悠遊卡、銀行提款卡等,則寸步不離身。包兒中的食物及飲料,依期限更換。
某日,父親心臟病發,我快速拿起背包,攙扶著父親,急往醫院。醫師診後表示父親病況危急,需住加護病房,囑咐我在外待命。到了下半夜,手機發出電訊微弱警示、不爭氣的肚子也咕咕作響,在取物時,又不小心畫破了手。
我從容地從背包內拿出碘酒、OK繃、紗布等包紮妥當,拿出乾糧、礦泉水,接著又取出零錢,打公用電話與外縣市親友連絡。安然度過了漫漫長夜,有備無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