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肝癌走了,可以遠離病痛,但捐出眼角膜會不會讓他更痛,心裡真的很不捨。」器捐家屬楊聖慧的爸爸楊文闊3年前肝癌病逝,楊聖慧說,當時媽媽說,「人往生後只剩下軀殼,燒一燒也就沒有了」,希望讓爸爸器捐幫助更多的人,最後是捐出眼角膜。
楊聖慧直到現在只要想起爸爸,內心還是十分煎熬與傷心,但為幫助更多等待器官的人,她與媽媽都簽署器捐卡,今天她帶著兩名10歲及8歲姪女一起參加台北榮總「心傳真愛-111年器官捐贈感恩會」,灌輸下一代應珍惜身體及器捐的觀念。
台北榮總歷年器官及組織捐贈者已達900位,為感念捐贈者的大愛精神,每年舉辦感恩會,今天感恩會由副院長高壽延主持,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及相關醫護、社工人員共同參與,並邀請近2年器官捐贈者家屬暨受贈者及其家屬出席,共同表達對器官捐贈者大愛精神的感謝與追思。
近年來,器官捐贈風氣慢慢成形,國人對器官捐贈並不陌生,依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統計,109年每年約有400多人捐出器官,救人一命,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110年捐贈人數減少到294人,少了約3、4成器捐人數。衛福部長薛瑞元曾說,大家仍想辦持續進行宣傳,讓器捐人數再增加。
楊聖慧今帶姪女參加活動,希望小朋友去聽、去看、去感受,姪女也在卡片寫下「阿公,我好想您,你過的好嗎?」,楊聖慧則寫下「我最愛的爸爸,您好嗎?謝謝您的大愛,讓我們能參加這麼有意義的活動,您是我們的榜樣。」楊聖慧說,政府應大力宣導器捐幫助更多人。
同樣是器捐家屬的蘇敏惠說,今年9月2日上午7點多,正在與先生林清合聊天,但先生突然不說話了,轉頭一看,先生眼睛緊閉,「而從那一刻起,先生就再也沒有睜開眼睛」,想起與先生的過往仍不斷拭淚,經送醫急救雖然恢復心跳,但已宣布腦死,診斷是腦血管瘤破裂,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因先生生前參與慈濟慈誠會,並是五工扶輪社社長,為貫徹先生熱心助人的人生價值,同意捐出肝臟、腎臟、胰臟、眼角膜、皮膚、骨骼、肌腱,嘉惠他人。
58歲張勝昌,18歲時隻身從桃園來到台北半工半讀,沒想到一次感冒服用成藥後,引起急性腎炎,再轉變為慢性腎炎,最後為慢性腎衰竭,43歲開始洗腎,接受腹膜透析長達16年及血液透析1年,對工作及生活造成重大影響,長期洗腎讓他身心飽受煎熬,好在家人的陪伴、病友的支持給了他安定的力量,並終於在110年順利接受腎臟移植手術,他由衷感激捐贈者與家屬的大愛,給了他及家人全新的人生,也希望能盡一己之力回饋社會。
台北榮總移植外科主治醫師林釀呈說,新冠疫情期間,確實受限於跨院摘取器官有嚴格的限制,且染疫者無法捐贈器官,讓器官組織捐蹭人數降低,但現在疫情趨緩,且不論有無確診只要採檢陰性都可以捐贈,但國內器捐者條件與國外還是有落差,其他國家可能即便是採檢陽性,但CT值高屬於感染舊案仍可器捐,不過,相信往後會逐步放寬,捐贈人數會再增加。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