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回家看媽媽,但恐怕再也回不了家了…醫護「不擇手段」為癌末患圓夢
當時年關將近,好幾位病人都被親友接回家了,讓阿民感歎著,這麼多年來,他都不曾回家過年,好想回家看媽媽,但恐怕再也回不了家了。
隔天,護理師洪一文在晨會時分享阿民的心聲,王英偉一聽,「那我們就想辦法完成他的心願,帶他回玉里老家一趟吧!」
然而,送重症病人回家,談何容易,病人的身體狀況隨時在變化,團隊得做好萬全準備才能成行。而阿民的病情極不穩定,團隊卯足了力,得讓他趨於穩定才能帶他返家。
在此同時,另一位三十多歲卻罹患胰臟癌末期的小志(化名),家住臺東,已在心蓮病房住了四個多月,同樣想念家中年邁父母。他長年在外工作以孝養雙親,直到生病後才不得不停下工作來治病。當時小志的父親剛從臺東某醫院出院,讓他更為掛念而想返家探望父母。但是小志的姊姊擔憂他若回到家中,無法照護他頻繁的出血狀況,幾經考量,決定把小志轉至臺東市區的醫院,以就近照護。
於是,趁著阿民病情稍趨穩定,且正逢大年正月初一,一大清早,病房主任王英偉和兩位護理師,三位專業者一起帶著這阿民與小志「回家過年」,一圓他們想家、見父母的心願。
就在兩位護理師分別為阿民、小志更衣的同時,王英偉趕緊將病人要返家的家當、沿途備用的氧氣、醫材等物品,從心蓮病房運送到康復巴士上。院長林欣榮聽聞此事,也趕來協助,更帶來證嚴法師的福慧紅包送給兩位病人及其家屬,讓啟程充滿年節溫馨的祝福。
為病人準備禮物
其實,同行的洪一文、林惠珠兩位護理師原本已排過年休假,但一聽到照顧的病人終於可以返家,立刻歡歡喜喜的利用休假,前來護送她們疼愛的病人。
王英偉稱許:「這兩位年輕護理師滿有心的,她們還自掏腰包幫病人準備禮物。因為對病人來說,要回家過年,卻什麼都沒有……兩位護理師想到了,幫病人買好返家的伴手禮,她們自動自發做這些事,讓我滿感動的。」
王英偉則是此行的「隨同醫師」兼「駕駛」,他一路從花蓮慈濟醫院開車到玉里,兩小時的車程後終於把阿民送進家門;短暫寒暄後,再開兩個小時車程,將小志送回臺東老家,讓小志看看思念已久的父母,淚眼相聚裡,有不捨也有再相見的歡喜。王英偉讓小志與家人小聚,直到下午兩點多,再協助護送小志至臺東聖母醫院的安寧病房。
從臺東回程時,下午四點抵達玉里阿民家中,這天,阿民已出嫁的三位姊妹們全都特地返家,珍惜這難得的相聚。阿民雖然無法言語,但看到媽媽與姊妹,露出難得的笑容。再度坐上康復巴士返回醫院時,阿民心裡像是放下什麼似的,格外放鬆,頻頻點頭,感謝一路陪伴的王英偉、護理師及志工。
問王英偉,像他這樣自己開著康復巴士護送病人回家的醫師,應該很少吧。「不少啊,以前我們家醫科的醫師都會開啊。或許有人覺得好像開個車載送病人很怎麼樣,但其實,我們本來就每天開車,也會載家人、朋友,那麼載病人回家,又有什麼特別的呢?」對他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大家同心協力一起為病人完成心願,「沒有一個醫院會像家,但『回家』對很多病人來說是重要的情感依歸。」如果回家看一眼,能讓病人感到安心、放心,那麼再辛苦,也要努力達成!
熟悉王英偉的資深同仁不約而同地說,王主任就是這樣,默默做事、不勞煩他人。
他從多年前開始做義診及居家照顧時,就時常「醫師兼司機」,那些手排檔的九人座、康復巴士、救護車,全都難不倒他。
只要團隊提出病人的心願,像是「主任,他想回家。」王英偉總是毫不猶豫地回應:「好啊,他家在哪裡?我們這個周六、周日看看怎麼準備,找一天載他回家。」團隊成員形容他,從來沒有遲疑,也不會考慮有哪些不方便,只會想著要怎麼解決問題來達成病人願望。
曾經有位罹患骨癌的高中男孩,因為癌細胞轉移擴散,來到心蓮病房。那時正值盛夏,男孩有個心願,想要在病房裡看到很多很多的大西瓜,但是他所住的四人健保病房根本不可能有空間放置那麼多西瓜。後來王英偉帶著團隊設法清出一個空間,讓男孩家人帶了二十幾顆大西瓜來擺放,男孩看著滿屋子大西瓜非常開心,飽足了他的視野,也為夏日帶來清涼。這位可愛男孩,則在家人協助下,每天抱著一顆大西瓜歡歡喜喜地分享給醫護及志工們。
作者: 王英偉, 楊金燕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20/07/04
在王英偉「不擇手段」的信念下,心蓮團隊經常啟動這樣的圓夢行動,為了保護病人隱私,這些行動鮮少曝光媒體,「我們每天就是不斷地『想辦法、想辦法,想辦法』,想辦法達成病人的心願。」昔日護理長張智容說。
(本文摘錄自心靈工坊出版《從樂活到善終:王英偉醫師的全人健康照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病主法」上路第3年 女兒尊嚴離世 媽哽咽支持
8旬嬤921失去丈夫兒子 今簽預立醫療決定自己人生
趙可式許願改善安寧照顧制度 衛福部納入擴大適用共識
安寧療護不是等死 是有尊嚴告別
他分享過的文字圖像、吐露的歡喜憂愁,都證明我們曾有過一段交會…刪不掉的聯絡人!
生死接線員的「器捐協調師」 在器官移植中穿針引線、以命換命的重要角色
他罹癌平靜面對,愛女走了10年卻仍難平撫!鐵漢關中:人只活一次,請不要輕言放棄
老伴、長女、么兒相繼離開…失智母卻不悲傷!有時候,忘了也很好!
中年的你如何面對父母離去?眼淚必須適可而止,頹喪只能暫留片刻,因為我們任重道遠…
「親人的離開真的很痛」送走爸爸弟弟妹妹,吳念真:絕對別叫憂鬱症患者快樂一點
老大多重障礙、老二車禍癱瘓 她沒低頭幫助更多孩子
母親的告別式家族盛大、好友的告別式精采回顧…我要怎麼說再見?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為了把病人救回來...醫連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病人: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
一輩子都被責任追著跑....一個精神科醫師罹帕金森氏症告白:生病12年,我才真正「活著」
英國女寶寶天生小腿沒脛骨....小腿被切除6個月後,終於站起來了
「我絕對不會變成這樣」?遺物整理師:每個垃圾屋背後那些說不出口的苦衷
為什麼VIP病人往往無法善終?柯文哲用5個臨床故事告訴你:他們不缺錢,卻經常死於...
幫癌末先生辦生前告別式!尹亞蘭:珍惜每個當下,人生很多事沒辦法「等一下」
「他在手術檯上,連心臟都沒有,這16天也叫做活著嗎?」全球首例無心人,衝擊柯文哲生死觀
歷經低潮,曾寶儀花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我們都沒有老過」…初老6現象,認識它、面對它、提防它!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人類的生命力比你想像的還要堅強 台大醫施景中分享7個生命的奇蹟故事
現在改變還來得及…日本安寧醫生的《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你也正在做?
《華盛頓郵報》評選十大奢侈品,再多錢也買不到!你擁有幾樣?
送走癌母痛不欲生!周丹薇轉念投身琉璃、攻碩士,活出最自在又無憾的自己
花20年從「地才」變天后!蔡依林40歲的人生啟示:用一輩子演示「不滿足」的精神
「生日快樂,雖然無法見面…」她翻出亡父遺留筆記 曝感人內幕
居家安寧占比降三成 想要在宅善終原來這樣難
猜你喜歡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辛苦買快篩劑 希望備而不用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生物相似藥 健保署有條件擴增給付範圍
癌友僅1成認識生物相似藥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打三劑疫苗 買防疫保單
高醫大團隊研究 傳統中藥「金銀花」有助抗新冠病毒
使用過量止痛退燒藥當心急性肝衰竭!教你正確使用使用過量,呵護你的小心「肝」
早餐吃對了嗎?/燕麥粥、地瓜沙拉、水果 美味組合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火神的眼淚」爆破特效推手陳銘澤血癌離世 享年39歲
醫病平台/人生如戲,戲夢醫生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看診、手術、演講…忙到文明病上身 改變3個生活習慣釋放身心靈壓力
醫病平台/ 大型危機時癲癇病人的照護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餐廳勤消毒 祈禱別被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