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鄭涵文、鄧桂芬/台北報導】
今天是世界安寧日,安寧療護希望讓病人善終,家屬善生、善別,這是基本人權,也是普世價值;但安寧照顧基金會對目前國內安寧緩和醫療現況表示憂心,「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多年,安寧療護卻面臨發展停滯期。
安寧照顧基金會與聯合報於十月四日舉辦的「二○一四世界安寧日──檢視台灣安寧療護發展」論壇,包括成大護理系教授趙可式、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馬偕醫學院部定教授賴允亮、馬偕院長楊育正、台北榮總安寧緩合醫學科主任林明慧、台大醫院整合輔助醫療中心主任蔡兆勳、成大血液腫瘤科醫師邱威鑫、台大醫學院家醫科教授邱泰源、立委楊玉欣及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聯合報副總編輯謝邦振等共同與會,關心安寧療護發展。
今年世界安寧日的主題是「向醫護致敬」。趙可式指出,目前國內安寧療護醫療機構良莠不齊、評鑑形同虛設,醫護人員訓練不足,安寧病房設置不符標準,都是問題。
新加坡連氏基金會於二○一○年調查全球四十國安寧療護發展情形,榜首是英國,台灣名列十四,是亞洲第一。明年連氏基金會將做全球八十國的調查,並新增八至十個指標,趙可式憂心,國人「死亡品質」的排名,恐將退步。
陳建仁強調,每個人都有醫療自主及選擇善終的權利,但安寧療護的質與量都必須提升,否則「與坊間的葬儀社並沒有兩樣」。有「安寧療護之父」之稱的賴允亮,鼓勵醫護人員投入安寧醫療,接受所有檢驗與批評,創造醫病新局。
【2014/10/11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