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生命智慧

當母親一天天接近生命終點...

好讀出版


圖/ingimage

【文/摘自好讀出版《死亡大事》,作者湯瑪斯‧林區】

當我媽一天天接近生命終點,我也開始恨上帝。

有時我想到她六十五歲過世這件事,就會想到我爸說的:「本來應該是黃金年代才對的啊。」她懷孕、生產、養大九個孩子(因為她那個年代的教義和技術,沒有給她任何選擇餘地)。身為一個音樂老師的女兒,她什麼都懂,唯獨對「節奏」一竅不通,可是她強大的數字能力卻讓我受惠至今。那個令我憤怒的上帝,也是她所熟悉的上帝;那個長著落腮鬍、身邊有天使長、最後離棄了兒子的傢伙;那個傢伙會對你來個卑劣的惡作劇──拉開我們屁股底下的椅子,用胸花噴我們水,藏著觸電整人玩具跟我們握手,然後才納悶為什麼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這麼「開不起玩笑」?

我媽,是平‧克勞斯貝、英格麗‧褒曼和天主教的忠實信徒,她的天堂是由父母、姊妹、年輕時的好朋友這些平凡元素一片片拼起來的。她的視力非常好,好到可以織細工蕾絲杯墊。

我媽相信受苦是為了贖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耶穌被釘上了十字架,所以我們家幾乎每個房間都有十字架;跟一年之中其他日子相比,祂受難這天是個壞日子。她以十五世紀的隱修士托馬斯‧肯皮斯為師,而他所寫的《效法基督》是她的每日讀物。要是我們對生活裡缺少的物質享受有點吹毛求疵,她就會說「把你所受的獻給那些受苦的靈魂」;我想,這是以天主教的方式去解釋清教的工作倫理。如果你即將遭受痛苦不幸,用她的思考邏輯來看,倒不如想成是因行善而受苦。

但這些受苦的靈魂是誰呢?我這樣問自己。

愛爾蘭教派的人們也同樣擁有特別的方式去對待壞事,或者苦於為每一件壞事找出可以祝福的點。他們會站在淹至腳踝的泥裡,一面埋葬親人,一面說「雨水落在墳上,是值得高興的事」;於是在某些天天下雨的國家,他們便宣布傾盆大雨才是受祝福的徵兆。「本來還可能更糟呢!」他們面對災難的時候會這麼說,或說,「是你認識的魔鬼,總比來了個不認識的好。」或者在再也無路可走的時候說:「人生也就是一程過客。」是外敵入侵、饑荒和占領讓他們學會了這些,他們有一種凡事容忍的思維,也許最後發現忍下去是錯的,但他們仍然容忍上帝在我們這種人身上開的所有小玩笑。

所以後來我發現,在我小時候,不管是餓了、生氣了、寂寞了、累了,或者被哪個兄弟欺負了,我媽的各式各樣安慰總是隱隱扣住「把你所受的獻給那些受苦的靈魂」這句精神格言。我覺得,只要能夠透過忍耐來「接受痛苦」,說不定我就能協助推動全球性的救贖事業──「傷害」幣可以兌換成「神聖」幣,就像你拿英鎊去換美金一樣。

上帝是天國銀行的出納員,負責將借貸交易記錄記進我們的帳戶。

死的時候還欠債的人就進煉獄,類似某種靈魂板金烤漆廠,生命在地球上撞凹了弄彎了生鏽了,都可以在那兒修理好再上天堂。而地獄是沒有盡頭的煉獄,是為那些真正遊手好閒、連一點點通行費都不願意付、卻覺得自己不欠任何人任何東西的人準備的。煉獄為改造而設,地獄是為懲罰而設──永恆、無盡、殘暴、異乎尋常。這兩個地方使用的主要工具都是火,淨化之火,一個是儘管痛苦、卻能滌蕩罪惡的煉獄之火;另一個是為了報應那些貪圖歡樂、自甘頹惰的人,燃燒著硫磺的地獄之火。

有時我會想,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過去兩千年來西方教會一直避開火葬的原因──因為火是用來懲罰的,你跟上帝之間有麻煩了,才會在地獄被火焚身;可能就因為這樣,火給我們的感覺主要都是負面的。我們燒掉垃圾,埋下寶藏──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孩子第一次碰上死亡課題(比如死掉的小貓、小兔子,或是從高高巢裡摔下來的死鳥)時,稱職的父母會找出鞋盒和鏟子,而不是引火木柴和烤肉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還可能看著棺木入土,但火葬就跟執行死刑一樣,是避開我們進行的。當然,東方思想一向支持火就像淨化工具,就像一種元素,將我們的成分和起源重新加以組合。所以在加爾各答和孟買的大柴堆上,死屍就公然放在上頭燒,濃煙蔽天。

火葬這部分我媽是不相信的。她的孩子只需要她給的東西,既不需要懲罰也不需要淨化。我們是上帝的兒女,也是她努力的成果。救贖是上帝給的禮物,而她給我們的禮物就是教我們怎麼得到它。第二次梵諦岡會議之後,他們拿掉了「靈薄獄」和「煉獄」這兩個詞;在她看來,這像是某種啟蒙。不過,人的一生少不了苦難相隨,她要我們能善用這些苦難,這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為了永生去忍受所有悲痛的事。」這是我媽從肯皮斯那裡學到的。因此,受苦受難被賦予了意義、目的、價值和理由。

.書名:死亡大事
.作者:湯瑪斯‧林區
.譯者:王聖棻,魏婉琪
.出版社:好讀出版
.出版日期:2015/04/01
.書名:死亡大事 .作者:湯瑪斯‧林區 .譯者:王聖棻,魏婉琪 .出版社:好讀出版 .出版日期:2015/04/01
大自然帶來的苦難分量充足,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而且想來就來,沒有規矩。但靠著信仰和恩典,苦難成了我們回到上帝身邊這段旅程的一部分。

贖罪代表的就是要「和諧」;我媽的想法是,回到天堂重聚的這段旅程、這段救贖,便是我們身為人的真正原因。當然,這樣的想法會和文化裡教導我們的每件事產生衝突,像是「熱愛自己」或「要先照顧好自己」,又比如「幸福」、「確實」和「自信」等世俗追求的獎品。她的想法像是在荒郊野外呼喊的聲音,要我們所有人都揹起十字架,我們都要「效法」基督,並且把我們所受的都獻給那些受苦的靈魂。

她就這樣把它,把那個「異常」放進了禱告裡面,也就是那個從剩下的肺往上蔓延到食道,跳進了脊髓,一直到達大腦的癌細胞──那個腫瘤。這就是醫生所說目前我媽身上的狀況,同時也針對治療沒有成功而導致病人危篤的部分提出討論。但對她的丈夫和孩子來說,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她的聲音越來越微弱,呼吸越來越急促,隨著癌症蔓延,她越來越無法起身走動。我媽親身實踐了她那句格言──把所有的疼痛、恐懼和悲傷,都存進她在上帝那裡開的帳戶;藉著這種方式,她把身上的病痛變成人生裡一件單純的經歷。她極度疼痛且長了腫瘤的身體,轉過頭來對付她──她快要死了。

我知道她已經準備好要走,她說她的心被悲傷和興奮淹沒了。悲傷,是因為要和我們分別(和她結縭四十三年的丈夫、她的兒子女兒、已出世或尚未出世的孫子,她的兄弟姊妹,還有她的朋友);興奮,是因為終於要「回家」了。當她身體裡的聲音漸趨寂靜,她靈魂的聲音卻像在大聲呼喊,幾乎要唱起歌來。她看得見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她拒絕使用嗎啡,一直神志清楚而有智慧。她安慰我們每個人,有一次她說,我們必須學會放手,不要心不甘情不願,應該更用心去讚美這一切。我把這些話說出來並不是因為我理解,只是因為我在場,如實轉述而已;我並不認為這些話對我有用,只能說,這些話對她確實有用。

我媽媽的喪禮充滿了悲傷,也充滿了歡樂。我們又哭又笑,感謝上帝也詛咒上帝,還要求上帝在我媽去世後務必履行她衷心相信的那些承諾──那為了所有受苦靈魂所受的一切。她入土那天正好是萬聖夜,也就是諸聖節前一天,諸聖節隔天便是諸靈節,那是為諸多受苦靈魂祈禱的節日。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腫瘤 癌細胞 嗎啡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