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推動器捐多年,但人數緩步上升,今年度三○四人、器捐量九百多例,但等待接受器官移植者卻九千多人。器捐中心表示,器捐常卡在「家屬」這關,光靠衛福部努力不夠,建議配合教育向下扎根。
據器捐中心統計顯示,一○二年器捐人數突破二百大關後,直至今年底才突破三百大關,衛福部今年十月開放無心跳器捐,就是為了增加更多器官來源。據統計,今年近萬人等待器官移植,但能夠如願以償者卻不到一成,截至十二月十日器捐人數僅三○四人。
讓捐贈者家屬安心,一直是移植團隊努力的目標,台大醫院眼科部角膜科主任胡芳蓉說,過去捐贈眼角膜得把整顆眼球拿下再摘取,導致捐贈者眼睛「垮」掉,家屬看到外觀不捨就不同意器捐。
為維持美觀,移植團隊會在取出眼球後放入「義眼」,摘取技術更進步後,不必摘眼球就可直接摘眼角膜片,但團隊依然會放「義眼片」。
江仰仁說,不只是眼角膜,只要家屬認為有需要,移植團隊有義務放入假肝、假腎等;捐骨骼者更需要義骨模型撐住;捐皮膚者則會用紗布包覆傷口,再幫捐贈者穿衣服遮起來。「恢復外觀,我們才對得起家屬。」
江仰仁認為,器捐課題須讓生命教育從小扎根,才可能突破本土文化難關。
‧50歲主婦「捨棄電鍋和熱水壺」一器具包辦煮飯燒水:清潔超輕鬆
‧為什麼廁所總有味道?臭味不散5來源 這樣清潔有效排除異味
‧醫實測「三餐吃魚」血脂出現驚人變化!嫌麻煩可買一物便宜又方便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