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7日電】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美國消費者聯盟給美國政府部門的信件指出,美國第4例狂牛症病例為「L型」非典型狂牛症,應警惕可能經由飼料感染,且可能比典型狂牛症更易感染人類。
美國農業部日前發布加州的一頭乳牛為美國第4例狂牛症病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派遣牛肉安全查核團赴美23天,今天上午返台。
消基會上午召開「真可怕ㄟ!美牛!以糞、血、內臟和化製骨粉餵養的牛隻,你敢吃嗎?」記者會
消基會指出,在發生第 4起狂牛症病例後,美國消費者聯盟 (Consumers Union)基於維護消費者健康,由資深科學家Michael Hansen博士發文給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DA)和農業部,希望改善以養禽廢料 (例如雞糞) 、牛雜內臟和化製骨粉餵養禽畜,因為這正是狂牛症的傳播因子。
美國消費者聯盟指出,證實的病例為「L型」非典型狂牛症,與之前在歐洲和加拿大牛群中被確認的典型狂牛症不同,FDA必須特別警惕這起病例可能不是一起「自發性」的病例,可能是經由飼料感染,可能會對人類有感染性。
信中指出,有一些研究顯示,L型狂牛症可能比典型狂牛症更容易感染人類。
出席消基會記者會的醫師蘇偉碩拿出美國消費者聯盟的信件指出,2008年一個以基因改造後具有人腦功能的老鼠實驗發現,L型狂牛症有能力感染人類。今(2012) 年在美國期刊上發表的另一個實驗更顯示,L型狂牛症可以經由口服方式感染靈長類;甚至L型狂牛症比典型狂牛症的潛伏期更短,這表示「毒性」更強。
消基會秘書長陳智義表示,美牛除了瘦肉精有疑慮,還有典型與非典型狂牛症問題;不只台灣有疑慮,其他國家也有疑慮。美牛應該暫停進口,直到美國可以提出科學證據,證明不會發生狂牛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