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江蕙引退有原因!自爆抗癌已9年,多次面臨生死交關「大出血」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病理解剖多要面臨官司?父母的諒解與激勵,讓生死前線的醫護「被醫治」!

在小珍接受病理解剖的隔天,她因為復健需要而澆水滋養的花,在病房裡開花了,讓人想起小珍勇敢且堅強的笑容。圖/田智瑋醫師提供。
在小珍接受病理解剖的隔天,她因為復健需要而澆水滋養的花,在病房裡開花了,讓人想起小珍勇敢且堅強的笑容。圖/田智瑋醫師提供。

聽健康

00:00/00:00

「病人死了,不管你們努力了什麼,這就是代表你們的失敗!」

在全院性的病理解剖討論會中,一名資深的醫師拿起麥克風嚴厲斥責,全場的氣氛頓時劍拔弩張。

簡報上最後一張投影片,裡面放著來自病童爸爸媽媽的信,內文寫著:「對於大家的努力、關心、付出,身為父母的我們真心感謝大家,也祈望留下的器官能對醫學上有幫助。」還有一張照片,是COVID-19疫情期間媽媽寄來醫院的手作餅乾。

氣氛突然地改變,另外一位相當關注醫學教育的教授站起來說:「希望下次醫學人文討論會能討論這個故事。」

先天性心臟病童病情快速惡化

16歲的妹妹小珍,擁有5歲小孩的心。她早產又有多重器官異常,歷經過多次的急救和手術,多少醫護的共同努力陪著她長大。小珍的生活雖不便,但是她有顆天使般善良的心。她會幫爸媽做生意,在家中的花園澆花,也會送花給特教班的同學和司機。

這次因為極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合併漸進性心臟衰竭與發紺,她入院接受開心手術。過程並不順利,我們經歷了兩次開心手術,住了三個月加護病房,當我們感到心臟開始穩定時,卻爆發了多器官系統的連鎖惡化。

病況惡化的當下,我們無法立刻釐清所有問題,只能不停地蒐集證據、反覆會診與討論,整個醫療過程是充滿壓力與挫折的,團隊中也不乏因此產生爭執。

最後小珍去當天使了,而家屬提出了要讓小珍接受「病理解剖」,希望釐清真相。

病理解剖背後的意義

田智瑋醫師,照片/田智瑋醫師提供。
田智瑋醫師,照片/田智瑋醫師提供。
「病理解剖」是種面對真相的手段,對醫師而言心情是複雜的。因為可能會伴隨後續法律問題,並且接受病理解剖的案例,都要在全院討論會接受一個多小時的「考驗」。

重症患者或罕見疾病時常有不確定性(uncertainty),在照顧的起初並不明朗,隨著時間過去才能愈看愈明。

而這樣的討論會則是一種「事後檢討」,要照顧者根據已知的結果來回想整個過程,並對照護過程中的思考邏輯和判斷進行反省。這對照顧者而言是痛苦的,因為回想時不免帶著情緒和掙扎。

小珍接受完病理解剖當天,我們帶著沉重的心情向爸爸媽媽報告得到的診斷和反思,當時媽媽的那一句回應我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她說:「希望有幫助到你們。」

讓我驚喜與意外的是,在COVID-19期間,小珍媽媽甚至多次寄了手工餅乾和信件到加護病房,為我們加油打氣。

醫病之間的和諧共舞

這一段特別的醫病關係,在後來的醫學人文討論會上,醫學生們用了一個很特別的比喻:「跳舞」。就像在跳雙人國標,跳著自己舞步的同時,也要彼此配合,才能成就精采的演出。

此次我們似乎不只是單向的照護提供者,父母的諒解與激勵竟讓我們得到了「反向醫治」。

早先有些理論,醫師像是發光發熱的永動機,要行善付出,要有強韌的內心和公平正義的精神。然而新世代的專業素養((Professionalism)中開始探討自我照護及耗竭(Burnout)這些關乎醫護身心靈健康的主題。

在小珍接受病理解剖的隔天,她因為復健需要而澆水滋養的花,在病房裡開花了,讓人想起小珍勇敢且堅強的笑容。

醫護也是血肉之軀,有懷疑、害怕、挫敗、傷心與衝突等等情緒和反應,長期處於生死前線的醫護也是需要被照護、需要被醫治的一群。

先天性心臟病 醫病關係 心臟衰竭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