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照顧者累了嗎?或是不孝?談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住院時家屬的為難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探討精神醫學的難題」。一位精神科醫師透過情緒激動想要自殺急需住院的個案,與年輕醫師探討精神醫學如何幫忙這種病人的緊急措施,我們也邀請到兩位資深精神科醫師,討論「失智老人的住院及其家屬所遭遇的困難」以及「完善精神醫學尚缺什麼?」。希望這些探討可以幫忙社會大眾以及其他臨床科醫師更了解精神醫學的工作性質及其重要性。

【延伸閱讀:醫病平台/強制住院與否?精神科醫師的兩難

王先生,84歲,鰥寡,長期有糖尿病及心臟衰竭,曾因肺積水住過綜合醫院內科治療,住院時混亂三天,該醫院打完利尿劑及基本治療後,就請家人帶王先生出院。之後,當個案因心臟衰竭的喘或腳水腫時,就只在該綜合醫院急診室治療,不再收入該院住院治療。王先生近三年前診斷失智症,最近幾個月情緒不穩、多疑、易怒、視幻覺及失眠,由綜合醫院神經內科轉到精神專科醫院門診就醫,某一天傍晚王先生懷疑照顧他的未婚女兒偷他的錢,打了女兒一巴掌,女兒連絡已婚的哥哥一起送王先生送至精神專科教學醫院的夜間急診室。王先生已忘記剛剛在家中發生的事,女兒委屈生氣不說話,兒子要求醫院收王先生住精神科急性病房,但是精神專科醫院說明需要有人24小時陪同住院,照顧王先生,若是是沒有家人,也可以自行請24小時看護,只是精神專科醫院急診室人員也說明該醫院急性病房由精神科醫師主治、沒有晚上值班的內科醫師,若遇到內科問題如血糖過高或急性心臟衰竭時,該醫院將無法處理,因為該精神專科醫院沒有強心劑、靜脈注射抗生素或利尿劑,也無法進行持續胰島素注射的治療,屆時就需要家屬帶病人轉至綜合醫院治療,且該精神專科醫院無法承諾王先生一到兩週內就會改善出院,可能需四週左右調整精神治療藥物。

其實,王先生有2位兒子,都已婚生子,但是不住在附近,一住在南部約一小時到家的路程、一住在中部,照顧王先生責任全交給未婚的女兒,平日也少了解王先生病情的變化,女兒壓力大、因憂鬱、焦慮、失眠及有時跟王先生或兄長起衝突,在該精神專科醫院精神科就診,她一想到「照顧父親是她的責任」就十分氣憤。此外, COVID-19防疫期住院四,全天「1對1的看護」費用確實是不小的負擔,但是女兒說:「不是不孝,我累了。」兒子說:「我們也累了。」隔天也還要上班及帶小孩上學,看護費用也付不起。一家人連當晚急診室留觀時要誰陪同都有困難。加上病人說:「我有沒病、為何要住院,就算有病也不要住精神科或『療養院』。」這事情就更難解了!

失智症在近十幾年在全球及台灣十分被重視。在台灣,老人失智症至少有8%,在目前(2022年)近400萬的老人推估,台灣的老人失智症人口數至少30萬以上,這還不包括中年或年輕型的失智症。失智症90%會合併精神行為症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簡稱BPSD),如憂鬱、焦慮、不適切行為、疑神疑鬼、幻覺或妄想、失眠,其中又以被偷妄想或被害妄想最常見,有時是因為病人記憶不佳,常會用東西被偷解釋找不到東西的狀況,但經常因為身體疾病不穩定,如脫水、血糖高、血循不好的缺氧、低血鈉、疼痛或便祕所引起,有的是失智本身的黃昏日落症(sundowning syndrome)、有的是失智症合併上述情形或藥物引起的譫妄症(delirium)。

我想許多人一定想到:既然病人曾因心臟衰竭、糖尿病及失智症在該綜合醫院就診,為何不住該綜合醫院神經內科、老年醫學科或精神科病房來處理呢?一是往往在綜合醫院內沒有「以病人為中心治療(ptient-centered management)」的跨科專業團隊:一是內科醫護人員對處理有精神行為症狀的失智症患者技巧不熟悉或害怕,精神科醫護團隊人員對處理內科問題也缺乏訓練、擔心或不熟悉;二是綜合醫院缺乏為有精神行為症狀失智症老人治療考量或設計的專屬病房或區域;三是健保制度對以上兩者的醫療沒有給付或鼓勵支持,醫師診療費只每天給付一位醫師,另一位醫師則沒有給付醫師費,只在一週給付不符合時間成本的照會費用、該專屬病房或照顧有精神行為症狀失智症的護理費及病房費並未加成鼓勵。

有人也會想到這樣的有精神行為症狀的失智老人不是在長照的日照機構或長照機構也可以處置(management)嗎?往往家屬面臨的是上述長照的供給不足或可近性不足、長照的人員大多不是醫護背景、不易理解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的處置意涵,加上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或腦科學知識缺乏與精神症狀的不理解,自然會有挑選或排拒病人的情形,或是要求家屬需等失智症接受精神科治療平穩後才進行個案管理或處置。

在台灣,尤其是鄉村地區,不少家屬的確仍存有將父母送到長照機構是不孝的心理壓力;但是家屬照顧的負荷仍十分的大,尤其是老人配偶照顧老人時更為嚴重,在體力上、精神上、社會上及經濟上都有極大的負擔,兄弟姊妹及妯娌間的意見不一、衝突與協調溝通也有極大的壓力,失智症病人有時又無法完全自主決定,幾乎90%以上長期都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的困擾,家屬或家庭照顧者的精神健康議題極需要被正視。

總之,有精神行為症狀的失智症家屬與一併溝通的問題,這也不僅僅是單純孝順與否、老人被忽略或虐待(elder neglect or abuse)的議題,也不是單純提供長照人力可以處理的,而是在醫學或護理師養成教育中須持續學習團隊合作及重視跨領域知識或資訊整合,也需要重視醫護以外的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職能治療師或社會工作師願意投入及關懷失智老人家屬(不一定是照顧者)與家庭照顧者精神健康議題,此外也需重視失智症照護團的團隊資源管理(team resource managment)等議題。

失智症 職能治療 家庭照顧者 心理壓力 看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