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專業觀點/括約肌若損壞 比人工肛門還難照顧

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長期高油、高鹽及低纖維的飲食型態,具息肉或大腸直腸癌家族病史等。它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可能只是糞便有血絲,許多人一開始不以為意,以為是痔瘡,自我診斷自行拿藥塗抹,往往出現排便不適、腹脹、腹痛等症狀,才就醫檢查。

大腸癌確診後,醫師就臨床檢查結果進行癌症分期,再考量腫瘤位置,給予治療建議。如果腫瘤位置在低位直腸,即靠近肛門口5公分以內的位置,通常建議先採用放射線加化學治療,將腫瘤縮小後,再動手術切除。

若為了除惡務盡,必須手術切除腫瘤,卻不易保住肛門時,必須切除肛門,此時改以腸造口取代肛門功能,這就是所謂人工肛門;若腫瘤位置在高位直腸,就比較有機會保住肛門。

不管男女老少,當聽到肛門要被切除,都會震驚萬分。許多人一開始無法接受,強烈抗拒,但如果不願切除肛門,受腫瘤位置影響,肛門括約肌極可能在術後功能損壞,無法控制排便,反而比腸造口更難照顧,甚至導致癌症復發。而腸造口通常開口在腹部,約50元硬幣大小,可接造口袋承接排便,也可學習結腸灌洗。

如今,大腸癌發生率躍居國內癌症首位,但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第一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二、三期患者若能積極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7成,相較於其他癌症,其預後與存活率令人鼓舞,只是一旦確診已第四期,5年存活率僅一成多。呼籲民眾定期做大腸癌篩檢,才能確保健康。

(諮詢/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許希賢)

排便 大腸直腸癌 痔瘡 人工肛門 腸造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