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奉31/呂鴻基:催生台大兒童醫院 創多項醫學史紀錄
已救7500位心臟病兒童
呂鴻基很喜歡小孩,早早立定志向當小兒科醫師。那個年代治療先天性心臟病不易,他於1965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心臟病學,而台大心臟外科教授洪啟仁早他兩年到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兩人陸續返台後,由呂鴻基診斷、洪啟仁開刀,合力挽救許多寶貴生命。
50年前,開一次心臟手術至少要萬元。呂鴻基發現,家屬無法負擔手術費時,選擇讓孩子「自動出院」。於是他號召各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1971年成立「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以「一月救一心」每月募款4萬元為目標,隨著舉辦慈善音樂會、路跑活動募捐,迄今已救治約7500位心臟病兒童,也推廣學生心臟病篩檢,受惠學童超過200萬人次。
參與WHO訂心臟病指引
1995年全民健保實施,許多病症陸續有健保給付,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因而集中資源,協助患有特殊心臟疾病的兒童及健保不給付的治療項目。呂鴻基並注意到家有心臟病兒的父母親承受諸多壓力,因此發起成立「中華民國關懷心臟病童協會」,關懷病童的家庭,支持他們勇敢走下去。
台灣1950-1980年代風濕性心臟病盛行,呂鴻基研究風濕熱及風濕性心臟病,推動長期預防風濕熱之再發,風濕性心臟病終於在台灣絕跡。世界衛生組織(WHO)聘請他出任專家委員會委員,參與制定「風濕熱暨風濕性心臟病診斷基準指引」,使台灣在國際學術舞台上博得目光。
呂鴻基多次代表台灣赴國際交流,看見英國、美國、莫斯科等皆設有兒童醫院,便積極與政府部門溝通、說明,經過30年的推動,以及許多醫師接棒,台大兒童醫院終於在2014年誕生。
主張設立「國家兒童局」
現任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沒有呂鴻基,就沒有台大兒童醫院,他目睹呂鴻基為了兒童醫院奮力克服一關又一關的困難。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呂鴻基關心兒童的整個健康福祉,正為設置獨立的國家級兒童醫院奔走,並主張設立「國家兒童局」,以實質保障兒童權益。
呂鴻基2000年自台大醫院退休,赴桃園敏盛醫院任院長六年;再受邀出任羅東聖母醫院第一位「非神父」院長。歷經3次退休,90歲的他仍退而不休,在台大醫院開教學門診,出席晨會、心臟病例討論會等。精神奕奕、體力充沛。
「照顧兒童讓他長大,可發揮最大的潛能、替國家社會做事,這是我們小兒科醫師的目標。」一輩子致力提倡兒童權益,呂鴻基如今依舊呼籲政府重視,包括投資兒童醫療、教育發展等面向。「我做的都是應該做的,人生這樣比較有意義。」呂鴻基說。
學生稱他「不可能的任務」
呂鴻基在兒童心臟學耕耘超過60年,創下台灣醫學史多項紀錄,包括施行兒童心導管手術、心臟超音波檢查、心瓣膜及血管氣球整形術、建立正常新生兒心電圖標準等,桃李滿天下。學生們替他取了「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務)的綽號,學生們共同認為呂鴻基做事很堅持,不接受失敗也不接受不可能,告訴他有困難,他還是要求繼續做。
虔誠天主教徒的他,感謝上帝一路看顧,使他有機會替國家、替兒童做事。
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特殊貢獻獎個人獎
年齡:90歲
出生地:台中市豐原區
現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兒童心臟學會名譽理事長、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董事長、心臟基金會董事長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士、東京大學醫學博士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任、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理事長、亞太區小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心臟學會理事長
主要事蹟:
●台灣兒童心臟學之父
●催生台大兒童醫院
●創立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台灣兒童心臟學會、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平台/讓我刻骨銘心的病人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醫病平台/人生如戲,戲夢醫生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醫病平台/早安,熱血醫師!
醫病平台/ 大型危機時癲癇病人的照護
醫病平台/ 共體時艱,期待明天
醫病平台/ 疫情下的醫病關係與溝通
醫病平台/新型菸品的危害——如何察覺孩子使用電子煙?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看診、手術、演講…忙到文明病上身 改變3個生活習慣釋放身心靈壓力
醫病平台/新世代的菸草戰爭——誤信加熱菸安全,「升高健康風險,更難抗拒菸癮」
醫病平台/吸菸與健康危害
醫病平台/ 說服不想開刀的病人——病人自主與醫師責任
醫病平台/ 給予醫療建議與尊重病人自主之拿捏
醫病平台/ 如何在臨床實習重溫醫學人文教育
醫病平台/放射線對頭頸癌病人吞嚥的影響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一張畢業照開啟減重人生 瘦到父母差點認不出
醫病平台/鼻咽癌化療衛教
醫病平台/胃造口與我
醫病平台/發現新生命是病人和醫生共同的生命故事
醫病平台/教我人生的病人
醫病平台/讓我投入自閉症無法自拔的一群人
醫病平台/催生一座「有溫度的臺灣腦庫」:病友協會的呼聲與期盼
我的經驗/撲克臉、小碎步…38歲護理師罹巴金森病,漸進式用藥延緩退化
中醫師的愛在偏鄉迴盪 巡迴醫療20年服務兩百多萬人次
醫病平台/臺灣腦庫的挑戰與未來
醫病平台/臺灣腦庫:現況與展望
從病歷彼端 走進他的生命旅程
醫病平台/當您失去老伴之後
醫病平台/緩解病痛:杯子半滿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職場上聽過最噁心的話 網齊呼:能者多勞、共體時艱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猴痘疫情擴散!WHO:全球已發現80例病例 遍布11國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