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當年為平鑫濤插不插鼻胃管與繼子女鬧翻!作家瓊瑤淡水家中身亡 享壽86歲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師工程師」 從工程到醫學的結合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師工程師」,這是目前教育界、醫學界、企業界非常夯的議題,也是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的生涯。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加深社會對這「跨領域」有更深入的認識。郭博昭教授以深厚的基礎醫學背景,涉足工程開發多年,指出時下的大部分論點都只在科技面與經濟面,很少討論到人文面,而他以「醫師誓詞」的幾個關鍵的「人文層面」,道出他對醫療企業化的「隱憂」。而後「醫病平台」很榮幸邀到身兼醫學士、資工博士的家庭醫學科郭冠良醫師分享他的宏觀:「一個生態系,必定是在循環中得到動能與平衡才能永續,台灣醫療生技生態系要投注的永續動能,理想的平衡方向,需要各領域更多的無私與智慧。」最後是電機系畢業就讀醫學系五年級的何寬耘先生,寫出他在主修電機工程的大學生活中,逐漸由閱讀中感悟到醫師職業裡的那份「人文」是他所嚮往的,而毅然決定追逐另一個夢:「讓我想自工程領域反過來成為一位主動給予的醫師,在未來以照顧病人為主,同時結合築砌四年的工程知識為輔。」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在全球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隨著科技發展到達更高的層次,以往追求的「產品速度更快」、「更輕薄短小」、「系統穩定性提升」等硬體上的突破變得愈來愈困難,競爭者也日益增加。如此的產業光景,使「創意」成為現在研發產品的關鍵,更令跨領域結合的重要性大幅提升。生醫工程能有效促進人們的健康眾所皆知,但由於過去並非研發的重點項目,因此現在仍存在許多發展的空間,使其成為近年來熱門的議題。

在台大電機系讀書的日子,有許多老師將研究的觸角延伸到生醫工程領域,他們與醫師合作:醫師代表著需求端,而電機系教授則為供給端。透過雙向溝通,得以將技術應用在醫療照護上。經過愈來愈多相關工程的接觸,我漸漸地喜歡上醫療領域。還記得當時很喜歡到總圖書館看醫師所寫的醫學人文書籍,舉凡實習的新鮮事、住院醫師的甘苦談到開刀房裡的人生百態等主題都深深吸引著我,常常一看就是一個下午,當時甚至還意猶未盡地每週跑到醫學院修醫學人文課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潛移默化,我逐漸感悟到醫師職業裡的那份「人文」是我所嚮往的,醫師能夠第一線照顧病人、與病患溝通,一同經歷生命的病恙患難,給予專業外更深層的心靈支持;這是和工程領域很不一樣的地方。我想,醫學「人文」對生命的溫厚扶持深深吸引著我,再加上對醫學知識的求知若渴,讓我想自工程領域反過來成為一位主動給予的醫師,在未來以照顧病人為主,同時結合築砌四年的工程知識為輔。

然而,「選擇」本身就是機會成本的概念,一個人的生涯時間有限,儘管想做的很多,卻往往魚與熊掌未能兼得。何況醫師養成的路途更是漫長,從學生時期藉龐大的考試量打下厚實的醫學知識,到住院醫師訓練大量的工作時數,都需花上許多精力才能夠有良好的成果,因此,如何好好拿捏內心對於「工程」與「醫學」的權衡就至關重要。我常會問自己:「希望在未來的醫療創新中擔任什麼樣的角色?」畢竟,在美國由於學士後醫學系的制度,與我一樣先取得工程學位,再進入醫學院的學生可能很常見 ; 但在台灣,這樣的背景卻很少見,我也常因此被問到:「為什麼讀完電機系再來讀醫學系?」或「電機系畢業薪水很好!這樣不會虧很大嗎?」等問題。

因此,當聽到陽明大學有醫師工程師組的誕生,我覺得格外興奮,畢竟這與當初自己想要將工程與醫學領域結合的想法不謀而合,況且能建立成一個學系的編制,顯見生醫領域已愈來愈為大家所重視。但不可否認地,同時將工程與醫學課程濃縮在短短幾年裡,對於學生來說絕對是一大挑戰。儘管兩個領域繁忙的型態不同,但電機系和醫學系的課業都十分繁重。電機系忙於分析電路、寫程式、熬夜趕工實驗專題;醫學系則有各種跑考、海量的醫學知識要記以及問題導向學習的報告準備。因此,我想若醫師工程師組的老師能在課堂中適時將工程與醫學知識相結合,而不僅僅是工程類的老師傳授工程的知識,醫學領域的老師教導醫學的知識,避免侷限於形式上的結合,才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在台大電機系時,我們得花上許多時間修習「三電二數」課程,包括電子學、電路學、電磁學、微分方程、線性代數,為將來想要專精的領域打下扎實的基礎。且工程涵蓋的領域十分廣泛,也區分得很細,從積體電路設計、半導體、光電到通訊、電波等都是電機系的範疇,這也造成即便都是電機領域的研究所,不同實驗室的人可能完全不知道對方研究的技術,研究其實都得專精在某一項技術裡。因此醫師工程師組培育學生的目標至關重要,是希望讓學生在將來實際進行產品研發,或是懂得一些工程領域的概念,方便未來和工程師合作時的溝通,我想兩者的課程設計會大不相同。此外,學生應該像電機系一樣著重在知識的廣度,或是要直接關注在與生醫工程相關的學科與程式就好,這也是值得討論的議題。

對於醫療和科技的結合,我很期待,也十分看好,相信這將是未來台灣產業的發展重點,期許自己在將來亦能夠投入這波創新的潮流,為促進人們的健康而努力。

科技 永續 教育 生醫工程 醫病平台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