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雁雯/專訪】
基督教醫院前院長、小兒神經科醫師趙文崇,長年投身偏鄉弱勢民眾的醫療服務,將愛與專業投入國內醫療資源不足之處,秉持著「他人的需要,就是自己的責任」的信念,在工作之餘深入各原住民部落,發掘、醫治偏鄉地區的遲緩兒童,深獲病童家長的肯定。
「該做的事,就要持之以恆的做。」由於祖父及父親都是醫師,趙文崇從小就以當醫師為志業。他說,一開始只是跟著長輩的腳步,後來才發現,醫師的職業有個好處,可以幫助別人,可以為人們帶來希望,讓人重視自己的價值。他說,「我只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從未想過會獲得本屆醫療奉獻獎。
大學畢業 投入兒童醫療
趙文崇很早就接觸到台灣的偏鄉醫療問題,在台北醫學大學就讀期間,他加入了山地服務團,首次接觸到偏鄉「有病無醫」的孩童,從他們純真無邪的雙眼,反映出對疾病的恐懼;這樣的經驗讓他發願,將竭盡所能去幫助這些孩子。1977年畢業後,他選擇小兒科執業,從此投入兒童醫療領域。
毛遂自薦 規畫兒童發展
在門診中,趙文崇發現小兒神經科就診兒童,近8成都有語言發展方面的問題;為了掌握更進一步的治療方式,他再次暫別白袍,赴美國西北大學攻讀語言病理學,1993年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苦心鑽研出以中文語言結構治療病童的方式,建立專屬華人的兒童發展遲緩早期療育系統。
後來,鑑於南投縣的醫療資源缺乏,趙文崇毛遂自薦,進入南投埔里基督教醫院擔任董事,並著手規畫當地兒童發展與學習評估計畫。
埔里任職 甘願做小醫師
「這個答案很簡單,需求在哪裡,我就在哪裡。」身為一位虔誠的基督徒,趙文崇引述上帝所說,「看見別人的需求,把它當作是自己的責任。」埔基於民國93年1月正式設立「兒童成長中心」,並由他親自帶領專業醫療團隊,承辦衛生署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計畫,成為南投縣第一家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
由於南投縣幅員廣闊,趙文崇認為,與其等候患者自行上醫院求診,恐怕許多地區的居民都難以取得服務,尤其是偏遠山地鄉原住民的嬰幼兒及發展遲緩兒童,往往有隔代教養、外籍配偶,或經濟狀況不佳等問題。為此,自95年起,趙文崇陸續拓展兒童發展評估據點,親自帶領專業團隊,深入南投縣的偏遠地區。
對於獲得本屆醫療奉獻獎,趙文崇並不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值得誇耀。他說,自己從小所處的環境就是要勤儉耐勞;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努力、要勤奮、要對人友善、要幫助人。而且在教會所受到的教導,就是不能只顧自己的事,要彼此相愛,要愛鄰如己,要為有需要的人多走一里路,「我覺得這就是人生應該要有的態度。能夠平靜安穩的過日子,設法不虛度每一天,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2014/10/25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