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腰間淡淡的傷疤 是夫妻愛的證明
一對年輕夫婦,三十多歲年紀,先生的臉上都是焦急。
「今天早上起床,突然發現穿不下鞋。」才剛坐下,先生便指指老婆,急急忙忙說。她瘦瘦小小的身軀,有雙浮腫的腳。
「從前有發生過嗎?」我問。
「沒耶,這是頭一回。」還是先生幫著答話。
「最近尿量如何?」
「好像比較少。」老婆終於答話,軟悠悠,沒啥氣力。
這年輕少婦的狀況,很可能是腎臟功能出了問題,攝入的水分沒法順利排出,囤積在體內,便讓腳板腫了起來。
「有什麼不舒服嗎?」我問。
「有點想吐,都吃不太下。」老婆的氣色很差,應該已有好幾天不舒服。
「最近有服用什麼藥物?」我問。藥物導致的急性腎衰竭很常見,NSAID(非類固醇抗炎藥)或是一些草藥皆有可能。
「沒有,已經很久沒看醫生了。」
「有自己買藥草吃嗎?」
老婆搖搖頭,連搖頭都虛虛的,沒力。
抽了血檢查,肌酸酐(Creatinine)是很高的7.3 mg/dl。這是用來衡量腎功能的指標之一,正常值會落在1 mg/dl左右,隨著年齡,性別,體型又有些微差異。發生急性腎衰竭時,有些人腎功能可以完全恢復,有些人會進入慢性腎衰竭。但當肌酸酐已累積到這個程度,表示腎功能幾已破壞殆盡,難以復原。腎臟能替人體排出水份,排出代謝廢物,當腎臟功能衰竭,會導致體液過多,電解質嚴重失衡,將危及生命。
年輕的少婦很快地開始接受血液透析,那是用支粗大大的針把血液導出體外,透過機器來排除廢物及水分,然後再送回體內,以取代腎臟功能。
血液透析是條辛苦的路,一週三回,一回要三、四個小時,得乖乖躺在床上,守著機器。先生陪伴著她,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我要捐腎給她。」幾個寒暑過去了,這一日,他在門診這樣說,話語甚是堅定。
半個世紀前哈佛大學的移植團隊,完成世界首例成功的活體腎臟移植,立下腎臟移植的里程碑,也獲得1990年諾貝爾醫學獎。隨著免疫抑制藥物的進步,給腎臟衰竭的患者,多了一項希望。
有人為了家庭的支柱,捐出腎臟。有人受了家族虎視眈眈的壓力,捐出腎臟。而他為了所愛,歡喜甘願。
組織抗原的配對順利地相符,他們是天造地設。外科醫師用腹腔鏡,操控一支支細長長的棒棒,有勾,有爪,有利剪,輕巧巧分離取下左側的腎臟,小心翼翼。
腎臟被植入在老婆的右下腹,靠著外髂動脈和靜脈,灌流血液。植入的腎臟再一次紅潤飽滿,析出的尿液,是晶瑩,是欣喜。
一個多禮拜後,傷口拆線了,在先生腰脅上淡淡凸起的傷疤,是屬於愛的印痕。
誰人說,愛看不見,摸不著?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專業醫療入口網站,提供高品質的健康資訊。免費註冊為會員就能輕鬆找診所、找藥局並完成網路掛號和預約領藥,是行動世代最佳的照護平台。
【照護線上官網】:https://www.careonline.com.tw/
【照護線上Line】:https://line.me/R/ti/p/%40careonline
【照護線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areonlinetw/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父愛囤物水果放到爛 精神科醫師兒也沒轍
醫病平台/退休精神科教授的「退而不休」生活 2019超前部署充實人生
醫病平台/邁入老年的醫師在想什麼 放射科醫師回顧他2020的退休生活
外科醫師變網紅擁34萬粉絲!江坤俊寫診間日記:遺憾的故事,能讓更多人不再遺憾
醫病平台/家有身心障礙子女的父母該如何面對 教養院的教養之路與您同行
我的經驗/心跳高達180幾下 直奔醫院一次處理2種心病
專業觀點/WPW症候群 建議手術治療
醫病平台/兒童精神科的診療工作 幫助孩子在正向環境中成長
影/30年已捐上億 離島狂醫大病暴瘦今再宣布遺產全捐公益
醫病平台/正向解決問題,會幫助我們往前邁進忘記煎熬
醫病平台/發燒感冒腹瀉,到底何時會好?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身歷其境才真的體會病人苦痛…當泌尿科名醫成了攝護腺癌患
冷漠前輩澆熄行醫熱忱?選錯專科的醫師其實不是少數
醫病平台/以病人角度來看急診檢傷
醫病平台/急診病人,不得不知的檢傷大小事
專業觀點/年長者、肌少症都要補充高蛋白飲食?營養師:這3種人不適合
我的經驗/如何誘導長輩吃進營養?食物可以這樣這樣調整
醫病平台/面對病人罹患短暫性全面失憶症 什麼才是醫護人員應該做的事?
醫師其實不是神 那些殘酷醫療照護現場下受傷的醫者
醫病平台/下一秒忘記我在哪? 5種人易罹患「短暫性全面失憶症」
肝淨推手簡榮南 幽默衛教 圈粉病人
醫病平台/我曾罹患暫時性的全面失憶症
醫病平台/快速醫療中的慢與效率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開刀開一半,闌尾炎發作!忍痛開完自己也躺在同一開刀房
醫病平台/一條褲劇團《長夜守燈》 疾病敘事的當代樣貌
醫病平台/病去如抽絲:慢性疲勞的病患知識
醫病平台/當醫師變成病人時,醫師的生病故事 — 骨質疏鬆症
我的經驗/術後視力又模糊 白內障復發?
專業觀點/復發性白內障 每人發生時間不一樣
光靠觸診就診斷出白血病!「抓病的柯南」黃富源:病人不是醫師的資產,是醫師的老師
猜你喜歡
隔離就賠10萬防疫保單搶翻傳停售? 台產:會繼續賣下去
最新!迷客夏再道歉:推「無茶」配方、捐一日所得
「他在手術檯上,連心臟都沒有,這16天也叫做活著嗎?」全球首例無心人,衝擊柯文哲生死觀
消基會口罩大檢驗 彩色口罩過關但3成防護效率低於80%
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基隆家扶無限期回收 棒球場有妙用
每劑貴3.7倍 公費流感疫苗恐打不完
防猝死!跨科醫師成功勸千人戒菸 遠離致命風險
歷經低潮,曾寶儀花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糖尿病老藥成抗老神藥?教授:一件事比吃藥有效
常聽到嘰嘰聲好像漏電,是幻聽還是耳鳴? 醫師教你如何分辨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父愛囤物水果放到爛 精神科醫師兒也沒轍
驗20件口罩3件含鉛卻難稱不合格 消基會籲訂標準
以油漱口助「排毒」?教授批:毫無依據的壞科學
同婚登記不再限「承認同婚國」 但大陸人仍在禁
整理包/全台嚴重血荒!你也可以救人 捐血資訊一次查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最簡單的抗老祕訣!葉金川走遍世界, 靠「登山」玩出快樂第二人生
年輕人怎會猝死? 醫師點出最大的致命風險
食道潰瘍竟然與青春痘有關 醫師:不少人少了這動作
穿鋼圈胸罩易得乳癌?無鋼圈內衣會讓胸部下垂、外擴? 醫師解析「胸罩迷思」
醫病平台/退休精神科教授的「退而不休」生活 2019超前部署充實人生
先蓋毛毯還是蓋棉被?哪種材質最保暖?專家教「三明治蓋被法」超溫暖
扁媽跌倒後健康惡化病逝!「跌倒」為事故傷害死亡第2名,這5招預防
打針怕痛怎麼辦?研究教你讓打針時疼痛減少40%
頸部超音波、心臟超音波 健檢多1項 可防低溫猝死
陳時中:加購流感疫苗 仍比美便宜
凝血因子打針調配耗時、程序複雜 血友病病友陷治療困境
外科醫師變網紅擁34萬粉絲!江坤俊寫診間日記:遺憾的故事,能讓更多人不再遺憾
院內感染+本土案例 醫院評鑑「今年評定了」估7月評鑑
朱俐靜淚訴罹患乳癌 初期痛到爬不起來:每天都崩潰
跌倒住院健康續惡化 前總統陳水扁母親94歲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