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改變制度的困境,讓我們對醫師更有信心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因為彼此沒有好好溝通,反而失去病人對他的信任,這才是對醫生最大的打擊。示意圖/ingimage
因為彼此沒有好好溝通,反而失去病人對他的信任,這才是對醫生最大的打擊。示意圖/ingimage

2014年,是我一生八十六年以來,健康最灰暗的一年。從發現肝腫瘤,到經過開刀切除後的復原,身體機能每況愈下,經常出現胸悶的情形,以前只有高血壓的問題,吃藥控制即可。但是心臟問題非同小可,當然不能輕鬆以對。開刀後的二個月,自己覺得胸悶的次數愈來愈頻繁,不舒服的時間也愈來愈長時,決定回去原開刀的醫院,讓國內心臟內科知名的醫生檢查評估,看看我的狀況該如何處理較為適合。

醫生一開始先讓我自費做了「心臟超高速電腦斷層檢查」,看過報告後覺得沒有立即處理的必要,可以採服藥的方式繼續觀察。但是經過三個月的追蹤,我自己覺得胸悶的情形並沒有任何改善,不舒服的狀況已讓我的生活嚴重受到影響,因為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發作,發作時會嚴重到什麼程度,我每天生活在這種擔心害怕的恐懼之中,真是痛苦不已。2015年初的門診,我向醫生陳述我的病情,醫生又幫我安排「心肌灌注掃瞄」及「心臟超音波」的檢查,希望能有效的找到病因。其實以我的年紀,患有心臟血管疾病算是很正常,我也能夠坦然面對。只是導致我嚴重胸悶的原因是什麼?可以用什麼方法解決?這才是我找醫生的目的。

檢查結果出來,醫生認為血管雖然有阻塞,但以我的年紀來看,是合理、正常的範圍,他覺得不必要做心導管,還是以藥物控制即可。果不期然,這個農曆年我過得很辛苦,我不曉得醫生休假期間,萬一我撐不下去時怎麼辦。所幸勉強撐到過完年,我回去門診,醫生問診後沒有調出我之前的病歷跟檢查報告,又幫我開了一張斷層檢查的單子;由於我自己本身是一個對醫療很謹慎的人,我回家查看之前的記錄,照醫生的做法,我等於半年內要做二次。於是我打電話去醫院請教醫生,密集做這種檢查是可以的嗎? 對身體不會造成其他的損害嗎? 此時醫生才警覺到似乎有點疏忽,便停止這次的檢查。

由於這個事件,我對這位醫生失去信心,也感到失望。雖然很多朋友都向我推薦這個醫術高明的醫生,但是我對於他處理病患的問題,不知是過度自信,還是個性使然,我就是沒有辦法再信任他。於是我又換了另外一家醫院看診,醫生看過我之前的檢查報告,評估後就決定要幫我做支架。坦白說,我不是因為這個醫生願意幫我做支架,就覺得他是一個好醫生,而是至少他比較能夠用同理心去了解我當下的感受,想幫助我解決問題。結果很遺憾的,支架做了之後,胸悶的問題並沒有解決,還是持續的發作,醫生也找不出原因在那裡。

之後,我回去找了那位知名的醫生,跟他聊了我目前的狀況。他聽到我沒有採納他的建議,而跑到別家醫院做心導管時,心情沮喪了許久。他說他自己是個教授,他在教導學生時,醫術與醫德之間的拿捏,是最難教給學生的東西,要怎麼表達讓病患了解,又要取得病患的信任,實在很不容易。如果我一開始就表達想要做支架,他是這方面專業的醫生,應該就可以適時的解釋這種手術對他並不是困難;但問題是根據他專業的判斷,我的情形暫時沒此必要,想不到因為彼此沒有好好溝通,反而失去病人對他的信任,這才是對醫生最大的打擊。

經過此事,我慢慢能體會是台灣的醫療制度出了問題,有時候一個醫生一個上午或下午的門診,要看一百個病人;醫生是人不是神,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如何去關注每一個病人的情形?怎麼會有時間查看病人之前的病歷?面對病患過多的問題怎麼會不感到心煩?這樣的看診發生疏失的確在所難免。問題是目前台灣的健保制度下,有些醫院的經營對策就是鼓勵、甚至強迫醫師增加門診量,而這才是台灣的醫師所面臨的困境。如何讓醫生能夠減少看診量,提高醫療品質,而又能維持合理的收入,這才是制度該解決的問題。同時,在目前這種制度仍然無法改善之前,醫病之間唯有保持良好溝通,將心比心,互相包容,才能減少醫療疏失。

我多麼希望這位對我失望的好醫師不會因為我的作為而沮喪,但我更希望這位醫生的工作環境可以改善,使他能夠做良醫可以做的事。

(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6/10/21)

醫療品質 健保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