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大醫院小醫師娘
編者按:「醫病平台」希望能透過這專欄,增加醫療人員與社會大眾的互相了解。我們過去的討論除了醫師談他的專業以外,也分享醫者自己或家人生病的經驗,但我們很少有機會了解醫師的家人對先生這種職業的感受,因此本週我們依序由老、中、青三代的「醫師娘」執筆,希望能幫忙社會大眾了解醫師家人的內心世界,也可以更體恤醫師的付出。
元宵節剛過,大家來猜個燈謎。
這世界上最表裡不一,卻又最委屈的職業是什麼?
(倒數10秒,10、9、8、7、6、5、4、3、2、1、0!)
好啦!早就料到你們一定猜不出來,直接公布答案-這個職業就是醫師娘。
很不可置信,是吧?聽我娓娓道來,相信大家就能略知梗概,了解箇中緣由。
平常最不喜歡別人問我老公的職業,總要隱晦再隱晦,低調再低調,直到閃不過了,才勉為其難的說出實情。
之所以低調,完全不是因為害怕被綁架或敲竹槓之類的富人理由。事實上在健保制度實施並造福全民後,從前所謂「第一賣冰,第二當醫生」的時代早已沈沒在歷史的洪流中,連撈都撈不到一點殘骸了,醫師根本被擠出賺大錢行業別之列,閃邊納涼去了,哪還有什麼有錢人的行情可言。
話說回來,大家看看以下這段對話,就知道為什麼我要這麼低調的隱藏自己是醫師娘的身份了。
(言不及義的聊天內容從略,直接從對方已經知道我老公的職業開始切入)
路人甲乙丙丁高八度音讚嘆:「哇!妳老公是醫生!真好命耶!那妳不就每天喝下午茶、逛街、做SPA!真是令人羨慕啊!」
每次聽到這種千篇一律的反應,我都只能略帶羞愧的說:「沒有耶!我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帶小孩,根本沒時間做這些事」。
(如果有十六度音的話,我想以下那種不可置信的語調和聲音就是了。)
路人:「什麼!妳老公是醫生,妳是醫師娘耶!怎麼可能還要上班!?妳只需要在家翹腳數鈔票就行了,幹嘛還要去上班啊?」
是的,我是真的要上班的!
不是那種閒閒沒事做,只是圖個身體健康的工作,而是一種「把女生當男生用,把男生當畜生用」的職業類別。
如果說醫師娘是正職,那麼白天的工作就是我的副業了。
這個副業超時工作算正常,工作性質機動性極高,隨時處於上緊發條的狀態,常常天未亮、公雞未啼就要出門,等到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時候,才能拖著疲累的身子回家。
半夜兩點回到家,看著整桌零亂的剩食和餐具,滿屋子亂扔的衣服和玩具,正職醫師娘在嘆了口氣後,非常認份的優先處理眼前令人不忍卒睹的景象,再拖著疲累的身體沐浴更衣,等到終於可以躺平在床上時,牆上的時針正指著三時整。
即便如此,隔天,哦不,其實是當天,早上六點一到,立刻從溫暖的被窩彈跳出來,迅速準備一家大小的早餐,外加整燙一家老小當天要穿的衣服,等到都準備得差不多了,再依序柔聲喚醒老爺、少爺和小姐。接著就如打仗般的梳洗整理完畢後,火速的把少爺和小姐送到學校,我再沿路狂飆至副業所在的辦公室上班。
你質疑這是真的假的?怎麼可能才睡3個小時,早上還要做早餐、燙衣服,還要送小孩上學?這些可以請老公做啊!很抱歉,大醫院小醫師整天行程滿滿,會議只能安排在一大清早開,因此每天的晨會時間是7點半,也就是說身為醫師娘的我,必須在七點二十前把早餐準備好、襯衫燙好,讓我的宿主醫師可以如期抵達醫院參加會議,免得被主任白眼。
具備醫師娘身份的人,必須及早覺悟做早餐、燙衣服、送小孩、打掃清潔等這些家庭瑣事跟大醫院小醫師是絕緣的。醫師的時間彌足珍貴,除了一般門診,還有檢查診,也要查房、做研究、寫報告、上課(除了自己要上課拿學分,也要幫學生上課)、指導學生、寫被健保局核刪的申覆報告,這些大醫院的業務多麼的繁忙且重要,豈有可能把時間拿來「浪費」在照顧小孩、陪伴老婆上面,你說是吧!
每每聽到同事、朋友說著產檢老公都必須請假陪伴,否則會生氣氣,回家老公就有得瞧之類的話時,我感覺自己跟這些同事、朋友宛如身處平行時空般的恍然。
猶記得懷第一胎的時候,老公還在台北上班,自己騎著歐兜邁就到藥局買了驗孕棒,發現有二條線(臉上三條線,哈哈)時,就這麼單槍匹馬的到診所產檢。醫生看著躺在檢查檯上的我,用堅定的語氣告知我有二個獨立的胚胎,我在震驚之餘,一時之間還沒能回過神來,只能傻楞楞的透過電話告知老公這個令人興奮卻措手不及的消息。不久,老公順利回到中部的醫院,但在整整三十六週的孕期中,有老公隨侍在旁的產檢,三根手指頭可以算得出來。
北鼻還沒問世前,我一人獨來獨往也就罷了,沒想到出月子中心那天,老公依然不在,小醫師在大醫院值班,只好拜託弟弟來把我和二個剛滿月的北鼻拎回家。
出月子中心的第一天,連澡都還不太會洗的新手媽媽就這樣一個人單打獨鬥,內心恐懼猶如驚滔駭浪,獨自和二個同是新手的北鼻共同相處將近四十八小時!
那麼,第二胎有好些了嗎?
我必須很誠實的說,沒有哦!
大醫院小醫師忙碌照常,我們夫妻倆雖身在同一家醫院,但卻分隔兩地,產檢依舊永遠只有我一人。不同的是,上一胎有肚子裡的兩個北鼻相伴,這胎還好恢復正常,只有一個(笑)。
看著診間外或坐或站,那些把走廊擠得水洩不通的孕婦們,幾乎「人手一夫」,而我歷經二胎的淬煉,早把老公丟到九霄雲外、不知名的浩瀚星河中了!
有次跟老公一個要好的朋友聊天,言談中這位姐姐提及她有三位好友,老公也都是教學醫院的醫師,其中有兩對,身為醫師娘的老婆完全不戀棧醫師娘的光環,反而快刀斬亂麻——毅然決然離婚了。其中一對夫妻中的老婆,不管做什麼事都是自己一人,就連住院開刀,也是自己坐計程車去又回,自己辦理住院,開完刀再自己辦出院。你問她的醫師老公在哪裡?老公也在醫院啊!但醫的是別的病人,開的是其他病人的刀。
很心酸、很詑異嗎?一點也不,對此我反倒有了然於胸的理解。
過著沒有老公的偽單身生活,就是醫師娘的生活與日常;艱苦卓絕,就是醫師娘的代名詞啊!
姐姐說目前僅剩一對,雖勉力支撐,但夫妻二人那千里一線牽的線,脆弱得只剩細微的幾縷細絲勉強拉繫著。
放眼望去,只有我和老公一切尚可,還持續的在穩定中求進步。
語畢,話鋒一轉,姐姐嚴肅的說她要向我們這些老公在教學醫院上班的醫師娘致上最高敬意,因為有我們的犧牲奉獻,拱手將老公讓出,台灣才能有這麼好的醫療品質!但話又說回來,她也希望我們這一對可以長長久久,成為例外中的標竿。
對此,我必須認真的說,結婚九年來,我一直擔負著在婚姻關係中把危機化成轉機的艱鉅任務,奉勸有志走入這行的女孩們,如果沒有鐵打的身體、堅強的意志力和過人的勇氣,還是別輕易嘗試跳火坑的滋味(笑)!
雖然我那親愛的老公在家庭作業上明顯不及格,但在醫療的專業領域裡絕對是個不可多得的好醫師,今後還請大家多多支持,珍惜一個願意仔細問診、做身體診察及努力實踐醫學教育傳承的好醫師,千萬別因為不耐久候而抱怨我親愛的老公看診看得慢,好讓我的大醫院小醫師老公每天下班時,都能帶著充滿成就感的正能量開心回家!至於我,仍會在老公認真傳遞的關愛眼神中,持續努力當個稱職的大醫院小醫師娘!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解,降低醫病認知差距,減少誤解及糾紛,找回醫病之間尊重與信任的美好。期改善醫師診療行為、民眾就醫態度,進而帶動改善醫療政策、環境及品質。
歡迎各界踴躍投稿、討論齊進步。
如蒙賜稿,請寄:DrPtPlatform@gmail.com
文章字數1500-2000,因篇幅有限,本報保留刪節權,一經採用,刊出後奉上薄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如欲以筆名發表,煩請註明筆名與真實姓名)、簡單的自我介紹、身分證字號、通訊及完整戶籍地址(包括里或村、鄰)、聯絡電話和電子信箱,以及銀行(註明分行)或郵局帳號,也可直接贈與「醫病平台」。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年壞習慣,身體終反撲!肝膽名醫膽結石發作,痛到掛急診開刀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中)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上)
我的經驗/喝坊間流行果油 竟然拉肚子
專業觀點/攝取過量易腹瀉 不如吃深海魚
連夢裡都在問,哪裡沒注意到?泌尿科權威憶那些手術臺上的意料之外
長輩心中外科就是神?內科醫師慘被嗆「去藥局抓藥就好」 網曝原因
醫病平台/床邊教學讓醫學生體會「語言」與「態度」的重要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0.5公分之差長短腳造成膝蓋痠痛,拜師日名醫造福自己也造福病人
醫病平台/醫病關係中的「語言」和「態度」
醫病平台/阿公送的兩塊太陽餅,對我的影響!
診斷書一定要出現「意外」兩個字?醫師的診斷書作文大賽
醫病平台/醫療的最小與最大
我的經驗/腰痠多年傳統療法沒效 椎間盤突出靠開刀解決!
醫病平台/火花是活著的熱情,不是活著的目的! 作為醫者我的「火花」是什麼?
醫病平台/如何做一個好醫生?醫師分享他的醫學生涯規畫二十年
醫病平台/賀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及台大醫院神經部40周年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父愛囤物水果放到爛 精神科醫師兒也沒轍
醫病平台/退休精神科教授的「退而不休」生活 2019超前部署充實人生
醫病平台/邁入老年的醫師在想什麼 放射科醫師回顧他2020的退休生活
外科醫師變網紅擁34萬粉絲!江坤俊寫診間日記:遺憾的故事,能讓更多人不再遺憾
醫病平台/家有身心障礙子女的父母該如何面對 教養院的教養之路與您同行
我的經驗/心跳高達180幾下 直奔醫院一次處理2種心病
專業觀點/WPW症候群 建議手術治療
醫病平台/兒童精神科的診療工作 幫助孩子在正向環境中成長
影/30年已捐上億 離島狂醫大病暴瘦今再宣布遺產全捐公益
醫病平台/正向解決問題,會幫助我們往前邁進忘記煎熬
醫病平台/發燒感冒腹瀉,到底何時會好?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身歷其境才真的體會病人苦痛…當泌尿科名醫成了攝護腺癌患
冷漠前輩澆熄行醫熱忱?選錯專科的醫師其實不是少數
猜你喜歡
余苑綺過年前發現癌症2度復發 肝臟和淋巴又出現癌細胞
吳孟達傳病況惡化 藝界好友認「來見最後一面」
元宵節12大禁忌 別穿這色條紋衣、剪髮「一年都存不到錢」
港媒報導 吳孟達今下午病逝 享壽70歲
罔腰再曝「流血」引熱議! 高市衛生局今發函通知說明
長輩吞嚥退化易嗆咳! 營養師建議「高齡飲食準備3技巧」
赴高醫調查罔腰懷孕案 高市衛生局結果出爐
「我好喜歡住安養院」堅持送婆婆去,媳婦忍兩年不孝罵名,終於證明一件事
友曝吳孟達肝癌化療虛弱無力說話 僅能手勢給反應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年壞習慣,身體終反撲!肝膽名醫膽結石發作,痛到掛急診開刀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肌肉量少也會影響心臟?研究:心臟病風險多81%
為什麼老人會有「老人味」?簡單3招改善異味
天氣一變就頭痛 竟是鼻竇炎惹禍!
喉嚨癢咳不停,吃枇杷有用嗎? 中醫警告「4種情況」淺嚐即止
可樂、氣泡水用二氧化碳 納食品添加物列管
整理包/228三天連假就醫別亂跑! 醫院服務門診資訊一次看
自曝懷孕引關注!罔腰接受調查 高市:釐清事證中
健康「乳」妳所願!醫:遠離乳癌靠「三及早」!
一輩子都被責任追著跑....一個精神科醫師罹帕金森氏症告白:生病12年,我才真正「活著」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有性功能障礙?先看看你是否正在吃這些藥
變性網紅罔腰自曝懷孕 衛生局明發函要求一周內陳述意見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上)
陳時中證實:部分負擔會小幅提升、不影響弱勢慢箋
「癌症只是數字遊戲」得癌的機率很大程度取決於一事
「等死了再睡」不再成立 你該知道的長壽最佳睡眠時間
撞球「黑寡婦」珍娜李驚傳罹患卵巢癌 剩不到一年壽命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健保費率、部分負擔雙漲 醫療工會批無助改善血汗醫院
部分負擔調整方案曝光 衛福部:還沒收到健保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