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當「標準化病人」 是希望醫生能好好聽我們的心裡話
終於,我們決定不要再忍受屈辱,換另一家醫院從新開始,也很幸運的,這醫院的醫生看了轉診資料光碟後,為我們鉅細靡遺的解釋,也讓我們了解病情的嚴重性,她甚至教我們怎麼去看檢查的結果,讓我們對於病情豁然開朗,當時我彷彿覺得在大海當中抓到一塊可以支撐的浮木。當婆婆了解自己的病情後,雖然藥品會傷身,可是她願意配合吃藥。我當下才知道說,原來我婆婆這麼固執的人,當醫生跟她解釋,她會願意配合。我們一家非常感謝醫生。
因為肺癌末期,婆婆時常痛到飯都吃不下,沒有體力化療,住院期間醫生為她插上鼻胃管、灌食;但體力恢復、回家之後,我婆婆馬上把鼻胃管拿掉,因為她認為自己是可以自主飲食的。但鼻胃管拿掉後,吃得越來越少,體力又慢慢衰弱。之後又因為疼痛加劇,連翻身或我們去碰她都痛到沒辦法忍受,身上開始長出褥瘡,傷口潰爛、傳出惡臭,眼神已經開始渙散。我們去急診等了一整天,安寧病房的醫療人員也來幫我們評估過確實需要安寧療護,但因為安寧病房真的都沒有病床,醫療人員跟我們說,急診的細菌多,阿嬤也不適合久坐,請我們回家等,這一兩天會有病人出院,到時會盡快安排病床、通知我們。回去的隔天,我就接到電話,告訴我安寧病房那有床位了,但是是健保三人房,不是我們希望的兩人或一人房,當我還在思考時,他又繼續說,雖然是三人房,但病床旁邊有窗,採光良好,不知道我們要不要。縱使覺得打電話來的醫生怎麼這麼像推銷員,但想要趕緊讓婆婆能夠接受治療,就二話不說的答應了。到了病房以後,婆婆的臉當然臭臭的,因為她的潔癖讓她從沒住過健保三人房,那時我也沒多說什麼,就先到旁邊和護士溝通婆婆的照護。
在跟護士溝通過程中,我看到一件很令我訝異的事,由於前天在急診坐了一整天,晚上回到家後,我婆婆痛到晚上都睡不著,今天又趕到醫院住院,其實已經非常痛又很累了。但是到病房後,有一位黃醫師來和她聊天,在完全沒有投藥情況下,我婆婆笑了,那是我自她生病以來(四個多月來),第一次看到她笑得這麼燦爛。原來他們聊到了我婆婆最大的驕傲——三個很有成就的兒子,讓她完全忘記了病痛,語調都興奮起來;我真的很感謝這位醫生。
當家屬或病人無助時,醫療人員必須用她的專業來安定病人的心。當家屬和病人不瞭解病情時,你讓她知道有條路走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的建設和幫助不是能用藥物和金錢衡量的。我婆婆痛得要死,和她聊天,她居然可以笑出來。也許醫生後來看不到看診完後家屬和病人的感受,但最後那個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我真的很感謝一路上遇到的各種支援。家屬最希望的就是能讓婆婆最後這一路好走、減輕疼痛。家屬不知道該怎麼辦時,醫療人員能適時地提供一些資訊,可以避免我們去聽信坊間的偏方,做出錯誤的動作。讓我們和病人心裡都有準備,能夠了解,並在事情發生以後,告訴我們後續要怎麼走,這些都非常重要。
也因為這許多的緣由,我加入了標準化病人的行列,我想要感謝過去許多的好醫生、好護士對我們的真心付出,我也想要把我心中曾有的感動受告訴年輕醫生們,希望大家能夠曉得,即使遇到最難治療的病、遇到最痛苦的人,也不要氣餒灰心,若能努力地去觸及我們的真心,會心一笑的感動是能夠療癒許多病痛的!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解,降低醫病認知差距,減少誤解及糾紛,找回醫病之間尊重與信任的美好。期改善醫師診療行為、民眾就醫態度,進而帶動改善醫療政策、環境及品質。
歡迎各界踴躍投稿、討論齊進步。
如蒙賜稿,請寄:DrPtPlatform@gmail.com
文章字數1500-2000,因篇幅有限,本報保留刪節權,一經採用,刊出後奉上薄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如欲以筆名發表,煩請註明筆名與真實姓名)、簡單的自我介紹、身分證字號、通訊及完整戶籍地址(包括里或村、鄰)、聯絡電話和電子信箱,以及銀行(註明分行)或郵局帳號,也可直接贈與「醫病平台」。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平台/坦然面對老病,自在迎接死亡
醫病平台/永久植物人狀態病人之醫療照護決策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590號民事判決簡評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2015醫療奉獻獎 特殊醫療貢獻獎 從肝臟移植到Covid-19 跨域迎戰新病毒
醫病平台/讓人難以割捨的「臨終凌遲」,解套的關鍵在我們每一人
醫病平台/ 暴風雨後對生命的領悟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辣就血便竟是大腸癌末期!不菸不酒愛運動卻罹癌,原來是忽視這個重要因子
「穿梭古今大疫的身影」 看醫奉獎得主疫中守護台灣
醫病平台/ 生命的挑戰(二):腫瘤——惡性?良性?
醫病平台/ 生命的挑戰(一):癲癇
醫病平台/讓以愛為名的悲劇不再發生——尊重病人自主與醫師的專業判斷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2006醫療奉獻獎得主) 張開天使羽翼 楊婕妤呵護愛滋與移工寶寶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2003醫療奉獻獎得主)深入全台300多個鄉鎮 陽明十字軍推廣人文醫學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1995醫療奉獻獎得主)愛滋、SARS、Covid-19 三大戰疫搶救人命─台大愛滋病房醫療團隊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醫奉獎開啟「善的循環」 醫路永續傳承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忠實記錄醫奉獎得主 如何為民眾而戰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永續才能創造可能 為醫療繼續努力
醫病平台/ 末期病人DNR 的決定
醫病平台/ 如果沒有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是否每人死亡前均要接受心肺復甦術?
醫病平台/塞翁失馬
我的經驗/被醫師宣告只剩一周的生命!面對肺癌末期 這樣做我撐過來了
醫病平台/眼底的光
醫病平台/ 病人的「代言人」——家人在醫療決策中的角色
醫病平台/ 關懷、照顧病人,讓病人更安心
醫病平台/ 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醫病平台/ 醫生的態度決定病人的心安不安
醫病平台/讓我刻骨銘心的病人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醫病平台/人生如戲,戲夢醫生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醫病平台/早安,熱血醫師!
猜你喜歡
該不該送親人去安養院?會比在家裡好嗎?身為長期照護者該扮演什麼角色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辣就血便竟是大腸癌末期!不菸不酒愛運動卻罹癌,原來是忽視這個重要因子
生活中培養健康好習慣,可延長壽命!日研究:有慢性問題者也有效
防猴痘不建議大量接種 台灣優先施打3對象
因丈夫罹患了帕金森氏症,打破了原本的生活... 身為長期照護者我撐不下去了,必須結束這一切!
康復者宣言/防疫好習慣 同住家人沒被我傳染
老婆確診後性慾變強讓他嚇到 網歪樓留言:少子化有救了
ELLE總編輯楊茵絜過世 父親楊渡悲嘆等不到電鈴聲
驗出農藥殘留 Häagen-Dazs香草冰淇淋自主下架、退款
康復者宣言/確診後及時用藥!康復的關鍵為補充營養,兒貼心照顧
莊人祥:上周通報猴痘例已排除 明後天列法定傳染病
憂猴痘來襲…疾管署公告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24小時內需通報
東亞地區第一例!南韓通報首起猴痘確診 30多歲民眾從德國入境
猴痘會傳染毛孩!專家急示警:飼主染疫至少3週不能接觸「這類型寵物」
法國驚現首例兒童猴痘病例 疾管署:同住家人可能染疫
台灣首例猴痘 匡列縮減為9人
康復者宣言/面對病毒 不可輕忽小動作
1顆普拿疼殘留體內5年?藥師建議「服止痛藥5不原則」
康復者宣言/確診隔離 學到家人相處的智慧
不孕症名醫肺臟移植200天 林禹宏:距離出院回家不遠了
醫病平台/讓人難以割捨的「臨終凌遲」,解套的關鍵在我們每一人
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要吃藥一輩子嗎? 營養師教你透過飲食與運動有機會停藥
康復者宣言/平時有運動習慣 打滿4劑僅輕症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猴痘病例續增 已超過3200例
醫病平台/坦然面對老病,自在迎接死亡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2015醫療奉獻獎 特殊醫療貢獻獎 從肝臟移植到Covid-19 跨域迎戰新病毒
不止吃多少動會變胖,吃藥也可能會!9種常見造成體重增加的藥物
蚊子喜歡咬愛吃肉的人?皮膚科醫師教如何有效止癢及防蚊
猴痘收治負壓病房「殺雞用牛刀」? 莊人祥:保護醫護
染猴痘怎麼洗衣服? 羅一鈞:不混洗、一般洗衣精即可
康復者宣言/確診申報不久 通知領關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