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早上起床有睡飽卻還是累?醫揭「晨間疲勞」睡眠警訊和緩解方法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療奉獻獎/放下優渥生活 黃勝雄守護花東

黃勝雄(右)關心原住民生活,常巡迴醫療服務關心部落。 圖/門諾醫院提供
黃勝雄(右)關心原住民生活,常巡迴醫療服務關心部落。 圖/門諾醫院提供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專訪】

黃勝雄在美行醫25年,曾是美國雷根總統遇刺時的六人醫療小成員之一,專長神經外科的他是「Doctor's Doctor」。因門諾醫院前院長薄柔纜的一席話,他放棄美國優渥的環境、待遇與知名度,19年前回到台灣,返鄉服務。

黃勝雄在美國接受完整的神經外科學訓練,從1980年起,他每年有一個月的時間赴第三世界國家從事醫療服務。1986年來到花蓮門諾醫院,當時便對外籍宣教士與護理人員的刻苦生活,留下深刻印象。

1993年黃勝雄(左)從薄柔纜(右)手中接下門諾醫院院長印信。 圖/門諾醫院提供
1993年黃勝雄(左)從薄柔纜(右)手中接下門諾醫院院長印信。 圖/門諾醫院提供
1991年,門諾醫院前院長薄柔纜醫師感嘆:「台灣的醫師好像到花蓮很遠,到美國比較近。」讓黃勝雄深受震撼,於是他決定從「很近」的美國,回到「很遠」的花蓮;從「Doctor's Doctor(很多醫師的腦神經外科醫師)」,到守護花東地區的神經外科醫師,甚至有長達九年的時間,也是花蓮門諾唯一的神經外科醫師。

認真謙卑 贏得尊敬

花蓮老年人口比率一直攀升,黃勝雄為病患看診時,會幫忙脫去鞋襪,以便做足底神經檢查;病人離開診間,他會起身送別;問診仔細,常常一個病患要花上半小時以上。認真謙卑的態度,為他贏得更多的尊敬,但他總是把榮耀歸於信仰:「感謝上帝藉由我的手,來改變一個家庭的生命」。

從一開始的醫療服務,近廿年深耕,黃勝雄也盡力拓展長期照護與老人照護,努力打造一個 「快樂老人家」的環境。他也不吝於照顧下一代,如舉辦孩童課後輔導,透過豐沛的人脈、能力,整合更多社會資源,讓花蓮民眾享受更妥適的照護。

技術傳承 倫理也重要

圖/聯合報提供
圖/聯合報提供
他希望下一代接下奉獻的火炬,65歲以前,他著重醫療技術的傳承,現在則開始強化醫療倫理教育,盼年輕一代,術德兼備。今年他應邀在台大醫學院的畢業典禮演講,談到醫學生用左腦學科學,也要懂得用右腦學人文、創意,他希望年輕人不要過於急功近利。

19年來,無論花蓮醫務多繁忙,他還是堅持挪出時間,固定往返花蓮到台北間,在台北醫學大學開設教學診,對醫療倫理著墨甚深,希望年輕的一代萬萬不能成為「太平醫師」、「太平護士」。

行醫 是上帝給的舞台

黃勝雄說,行醫多年,是上帝給他舞台,讓他有不斷服務的機會,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從世界各地尋求幫助。年初黃勝雄在門諾壽豐分院看診,就有六個人不約而同慕名而來,其中一位紐約人為了車禍頸椎受損的弟弟,來問他的治療處置,一位芝加哥大學教授則帶著不斷顫動的母親尋求協助。

雖然已74歲,黃勝雄仍然沒有放下手術刀,儘管動刀次數比過去少,但病人需要他,年輕一輩也需要傳承他的經驗。手術室裡一站就是6到8小時,充沛的體力是先決條件。「每天清晨運動半小時,晚上飯後,再與太太散步半小時,吃方便素,也會來點魚肉。」這是黃勝雄保持體力與健康的方法。

捐助母校、醫院 促發展

「心存憐憫,與子同行」是黃勝雄的座右銘,他對母校台北醫學院,每年固定捐助10至20萬元,每年到馬偕上課的鐘點費也全部回捐;1993年至今,他每月固定捐出薪水三分之一給門諾醫院及基金會,希望促進醫療正向發展。

「錢對我來說,夠用就好。」黃勝雄總把病人、花蓮民眾的需求擺在第一位,至今,他仍與太太住在門諾醫院的員工宿舍,省下更多的金錢濟助需要幫助的人。

長期照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