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蘇儒民台南善化】
40、50年代,小兒麻痺病毒肆虐,許多人受它荼毒,我不幸躬逢其盛,身陷其中,終身行動不便。
民國68年,家人將我送到屏東基督教醫院附設殘障兒童之家──「勝利之家」就讀、就養。
沈阿姨是外國人,我們也不知她是護士還是醫師,當時她年約40,常細心看著我們走路,安排復健,觀察我們是否因走路姿勢錯誤,導致脊椎側彎,因為脊椎彎曲會壓迫內臟,使心肺功能變差,在發育時,是嚴重致命傷。
如果不復健或開刀治療,可能嚴重影響日後生活,但當時大部分的家庭都很困苦,也還沒有健保。沈阿姨對小細節很是注意,常見她苦口婆心指導我們正確使用拐杖或輔具,儘量不要用輪椅,以免懶得走路,終生倚靠。
當時年紀小,總覺得沈阿姨的關注是壓力、是找麻煩,卻不知她的話救了多少人。
一位外國人,關心台灣的弱勢孩子,不論是宗教心靈上的支持,或外國人長期的資金認養,非常不易。如今想起沈阿姨,萬分感謝。
此刻能夠成家,看著服完兵役就業中的孩子,心中有小小的驕傲與成就,醫謢貴人, 沈阿姨是扭轉我一生的貴人。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