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
「我們相信,愛可以讓醜小鴨變天鵝。」台北市一名在教會工作的高小姐,和先生從三年前利用周末假期,開始協助社福團體照顧疑似愛滋寶寶「婷婷」,最後她在照顧過程中愛上這個小寶寶,已領養一年多,成為台灣第一個收養疑似愛滋兒的家庭。
高小姐笑說,與其說她勇敢,不如說是小孩讓她發現「生命的彈性原來這麼大」。
高小姐說,二○○八年透過教會刊物,得知台北市愛慈社福基金會照顧疑似愛滋兒,且人手不足,她和丈夫和當年十歲大的女兒討論後,決定在每周六、日抽空幫忙照顧四個多月大的疑似愛滋兒婷婷。
愛滋病只會藉由血液、體液傳染。高小姐說,她和先生並不擔心,但交代女兒,若小寶寶生病流血,就交給大人處理。加上先生是醫院藥劑科主任,照顧愛滋兒並無問題。
高小姐說,她從婷婷四個月大開始照顧,雖然每周只見面兩天,卻已建立深厚情感,「她就好像我的親生小孩」。
婷婷出生後六星期內經密集服藥,在一歲半前通過四次篩檢,已可確定排除感染。一年多前,婷婷通過兩次篩檢,他們就決定辦理收養,不少人問若後來篩檢出來感染怎麼辦?她說:「生命既然已連結,就無法分開了」。
「照顧孩子並不困難,外界的眼光比較難克服。」高小姐說,一開始帶著婷婷前往教會做禮拜,有些人得知她曾是疑似愛滋兒,相當擔心,還有人問;「被同一隻蚊子叮會不會感染?」去打預防針,護士看到病歷也相當緊張,甚至當其他病人面前大聲斥責她「怎麼沒說明小孩子的情形?」
婷婷的親生媽媽是毒癮愛滋感染病患,婷婷從臍帶中受過毒害,不但有過敏體質,也出現情緒不穩症狀,只要遇小挫折就會高分貝嘶吼表達不滿。高小姐說,婷婷曾因弄掉的紙張被別人拾起,尖叫、哭鬧、在地上打滾快一個小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