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
屏東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孝棟,來自馬來西亞,高中畢業後工作3年當到廠長助理,受到父親遭醫生當「白老鼠實驗」病逝,決定重拾書本並來台學醫,歷經喪父之痛,他視病如親,看診不馬虎。
來台灣10多年陳孝棟,說話帶著廣東腔,回憶從醫路,他說,高中畢業後工作3年,有機會到台灣念書,下定決心學醫,他自嘲「考不到就不念,沒想到運氣不錯,考上了」。
陳孝棟說,父親有高血壓、腎臟病,當時自費到印度移植腎臟,相當成功,因移植腎臟須吃免疫制藥物,避免排斥,這個藥當時自費每月花兩萬,對家庭來說負擔沉重。
父親腎臟移植1年多,主治醫師一句話「可以嘗試停藥」,停藥3個月後,父親腎臟出現排斥,再回到印度移植,但仍因肺水腫病逝。
陳孝棟深感「醫師一定要有醫德」,沒有把握或不知道,就坦白的說不知道,「不要把病人當成實驗品」;現在他治療病患時自訴「醫師不是神」,但會在有限醫療環境,盡最大努力。
治療病患時做任何決定,要讓家屬有「參與感」。他曾遇過,一個病人開心臟繞道手術,住院70天,大家都認為他拔不了管,但他深知「病人需要鼓勵」,給病患正向觀念。他感動的說,這名病患,現已拔管,坐輪椅,正在學走路。
陳孝棟說,有病患覺得他很「囉唆」,但他認為病人與醫生合作,才是治病「良藥」。
💪更多健康推薦
‧50歲婦堅持「15年天天吃相同早餐」黃金組合減重又省時
‧花椰菜水煮汆燙很NG?蔬果業者曝更優料理法完整保留維生素C
‧24歲女盼四十歲退休「早餐只花20元」存下300萬 超省計畫曝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