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李映琪/慈惠醫專講師】
「治療師,走路是怎麼樣的感覺?」
這故事是同事告訴我的。幾年前我在教學醫院裡擔任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服務的病患種類很多,舉凡最常見的中風病患、五十肩、運動傷害都屬之,還有需特別物理治療的次專科病患,如心臟手術後、肺部疾病及加護病房裡的急性病患等。
有些病患經物理治療即可恢復原本的健康,有些可減輕疼痛;但有一小部分卻僅能藉治療維持基本的生活功能;也就是說,若無物理治療,他們僅能臥床失能。有些小朋友天生就罹患特殊疾病,無所選擇地須一輩子與這些疾病共處,如腦性麻痺、唐氏症、發展障礙及肌肉萎縮症等。
物理治療室裡,常可見到治療師帶著小病人練習最基本的爬行、坐及站等。正常小孩在發展過程中自然學會的基本動作,他們卻得花上很長時間及氣力來學習,混雜著汗水、淚水的練習過程,常讓這些孩子們吃足了苦頭,不過,即使如此努力、受苦,可能終其一生都學不會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問這話是一位第二型脊髓肌肉萎縮症小女孩的媽媽。因為「妹妹想知道走路是怎麼樣的感覺?」因此,她要幫不能走路的女兒收集一百個走路的感覺。
被問的同事霎時不知該如何回答。雖常常接觸到無法走路的,但因自己行走無礙,從來沒仔細去想過簡單的走路是一個甚麼樣的感覺,因為我們早就把這個上天給予的功能視為理所當然。
小女孩每天看著其他人可以走路,自己卻只能坐著或是躺著,濕透衣襟的練習下還是無法達成這個心願,只好透過媽媽來收集大家對於走路的感覺,藉著大家的描述讓她可以感受到。
聽了同事的轉述,心中感到一陣的不捨,因為任由他人再清楚的敘述走路的感覺,也比不上讓小女孩可以站起來親自走上幾公尺去感受!希望小女孩的媽媽能早日收集到這一百個走路的感覺,讓小女孩用想像去感受這走路的幸福!
【2009/09/10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