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心律不整」 讓我放下完美執著
心跳漏拍一年 愈來愈頻繁
記得2年前在診間看資料時,突然覺得自己心跳漏拍,喘不過氣來,很不舒服,但很快就消失,起初不以為意,還以為是咖啡喝太多了心悸。
後來1、2周就會再發生一次,之後次數愈來愈頻繁,最後變成天天都發生,甚至一天發生好幾次,常常在靜下來時感覺心跳突然頓一下。
當時我剛出來開業,壓力比較大,加上自己對於診所大小事都希望盡善盡美,無法忍受一手打造的診所有任何瑕疵,也因為是整形外科,對於每一台整形手術的要求比接受治療的患者還高。
心跳漏拍的症狀持續將近一年,因為發作次數愈來愈頻繁,心想可能有異,因此去看了心臟科,醫師做了很多檢查,包括抽血驗甲狀腺功能和電解質、基本心電圖和24小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檢查報告心臟沒問題,只有血壓稍微偏高。
心室早期收縮 最常見類型
心臟科醫師告訴我,我的心律不整是「心室早期收縮」(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是心律不整類型中最常見的一種,正常人偶爾也會發生但不一定有症狀。
我聽從醫師建議,吃了3個月降血壓藥,調整作息盡量早睡早起配合運動,除了配合醫師建議,自己也開始調適心態,工作仍追求完美,但是調整心態與包容力,培養運動與重訓的習慣釋放壓力,不到半年,心律不整的情形就沒有再發生,血壓也回到正常。
心悸反覆發作 應及早檢查
其實,心律不整成因很多,很多人以「心悸」形容,這常是患者對心跳不舒服的主觀感覺,如果有類似情形反覆發生應到心臟科做詳細檢查。
我回想心律不整的那一年,當心跳漏拍、喘不過氣時,自己產生許多擔憂,當時常想會不會突然病倒,診所的事務該怎麼辦,現在回頭看,在發生時應立刻求醫,就不必長達一年活在不必要的擔憂與不安中。
有心律不整,一定要就醫,找出心律不整的真正原因,做適當治療,因為心律不整嚴重者,會引起休克、昏倒甚至猝死,絕不可掉以輕心。
不知是否也有人與我一樣,是「完美控」,雖然能成就好事,一旦事與願違壓力就更大,這樣的性格過與不及都不是很適當,但已經養成的性格實在不容易調整,我覺得適度的運動及嗜好養成很有幫助,適當地分散注意力也釋放了壓力,並學習日本作家小池龍之介,放下執著的練習:力行「這樣,也很好」的生活方式。
醫學辭典/心律不整
指心臟節律不正常,一般正常的心跳速率是從竇性節律點發出的規律心跳,每分鐘20至100下,隨著活動而增加。
心律不整可能過慢或過快, 一般常見症狀有心悸、胸悶、胸痛、頭暈、倦怠、呼吸喘,嚴重時甚至有呼吸困難、低血壓、全身無力、昏厥及意識改變等。
何格彰小檔案
現職:
格嘉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年齡:41歲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專長:整形外科、美容醫學
經歷:
●彰化基督教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暨燒燙傷中心主任
●台南奇美醫院整形外科醫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平台/貧病交迫的他們,幸好有這群照服員!
醫病平台/盼回熟悉的他
醫病平台/親愛的老伴確診阿茲海默症,我這樣幫助她「退化得慢一點」
手術麻醉到底危不危險?幾點沒注意讓風險三級跳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醫師罹僵直性脊椎炎痛到無法走路 家醫科改學免疫風濕科
醫病平台/著手建立屬於自己晚年生命的迪斯耐樂園
台灣小兒麻痹之父畢嘉士 日前挪威逝世享耆壽93歲
醫病平台/分享老人醫療照顧的經驗
醫病平台/最值得投注的快樂老人國
名醫就是好醫師嗎?專家這句話突破盲腸
我的經驗/流鼻水、嘴唇腫… 我因奇異果過敏
專業觀點/奇異果過敏 通常因表皮絨毛
醫病平台/信願行盡人事聽天命
醫病平台/我的新太太和新生兒
醫病平台/黃春明罹癌仍牽掛寫作 妻:老爺車了,要慢慢跑、快快寫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腳踝翻船骨折 走路不再急驚風
醫病平台/到底我該怎麼做?
醫病平台/美人魚的交易
良醫幫圓夢 癌末患病榻喜見女兒結婚
腳踝翻船竟骨折 糖尿病權威許惠恒從中學會慢活
單親媽罹乳癌拖年餘一個人看診 醫生這句話惹哭眾網友
助罕見病患重新站起來 陳英和獲台灣醫療貢獻獎
醫病平台/活出淋灕盡致的生命
偏鄉開車5小時看診 牙醫曲國棟一做18年
因一句話到雲林 比利時「方奶奶」 守護偏鄉醫療
李樹人/佛祖再大 沒藥廠採購頭兒大
我的經驗/抗癌最後一哩 敗給一根吸管
專業觀點/化療碰上吸入性肺炎 治療難
醫病平台/當護理專業終於被看見時
一趟單車行 他決定到台東幫助癌患者
猜你喜歡
兒科界「天使醫師」葉勝雄過世!享年42歲...臉書14字惹哭網友
有效改善血液黏稠 一天中3個時間記得要喝水
不菸不酒無心臟病史…台南壯年員警猝死 留下一對求學子女
海帶為什麼要打一個結?營養師揭露2原因
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16日開幕 初期有這7科
兒涉殺警入獄 女星罹癌養生一年狂甩28公斤
「艋舺」資深男星侯傑過世 失智曾沒穿褲流落街頭
傳罹患急性白血病 球評潘忠韋:積極面對
官員涉威脅學生 國健署:記大過調離主管職並法辦
「自然療法大師」51歲身亡 看看風靡的養生法有多雷
翁家明演植物人躺20年秒醒 還能上街趴趴走
冷天來杯咖啡讓身體熱起來?學者:反而不利保暖
他秉持「過午不食」5年不吃晚餐 胃裡爛的一塌糊塗
住高樓幽靜噪音少?實測結果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未來罹患癌症風險可能增7倍!研究揭這些患者有隱憂
大轉彎!科長承認買手機用官威恐嚇學生 衛部將開考績會議處
玫瑰洗髮精好香,竟恐含塑化劑!台大化工博士:看懂2認證,避免洗出環境荷爾蒙
運動防護、延緩失能 物理職能治療明年可望直接服務
長蝨子是因為身體不乾淨?專家:即使乾淨一樣爬上身
第二階段公費流感疫苗今開打 聯醫:兩種情況不適合打
醫病平台/親愛的老伴確診阿茲海默症,我這樣幫助她「退化得慢一點」
頂級貨色組成僅31元!雲林營養午餐讓台北上班族掉淚
保溫瓶裝什麼飲料都可以?掌握6重點使用才安全
親人握住病人的手 減痛效果跟止痛藥一樣強
蹲式馬桶和坐式馬桶哪個髒?看完這個實驗就懂了
14組致命混搭藥健保示警 灰指甲藥、贊安諾不可同時吃
公費流感疫苗第二階段8日開打 聯醫5院區加開診次
偏頭痛發作 為何吐一吐就好了?
手術麻醉到底危不危險?幾點沒注意讓風險三級跳
女全裸做「肛門日光浴」稱獲正能量 專家:有罹癌風險
定期全身健檢無法減少死亡率?醫師4點詳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