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外科手術流程
手術前
病患、家屬進入手術說明室
→醫師說明手術項目、方式、風險、併發症
→簽署手術同意書
→更換手術服
→躺上病床等候麻醉
手術準備
醫護人員進入手術室前
→碘酒刷手
→著手術服裝(第一位進入手術室護理師得自行採無菌方式著裝、戴手套,再協助下一位戴手套),俗稱無菌人(Sterile Prison)。
→再次消毒皮膚
→專屬手巾擦乾酒精
→所有醫護團隊就緒
●一旦臨時離開手術室,就得重新進行準備動作,包含刷手著裝等。
麻醉團隊協助麻醉(事前確認患者是否落實8小時內禁食)
→與患者確認手術名稱、手術部位
→進行麻醉
→標記手術部位
→護理人員協助消毒患者皮膚
→確定手術部位,協助擺放手術姿勢
→手術包就位
→儀器就位
手術進行
第一步:Time Out(禁止期)Sign In
啟動第一道病人安全防護,所有醫護團隊復誦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手術器械以及醫材。
第二步:動刀
依照不同的手術會使用不一樣的器械,現在多用手術電刀,運用高頻電流,下刀的同時也同步止血。
下刀至腹腔內,必須經過皮膚表皮、真皮肌肉,接著切開腹膜,為讓醫師更好處理病灶,會運用止血鉗、手術鑷子、玻璃鉗等撐開、止血。
過程中,刷手護理師隨時傳遞器械給醫師,與醫師默契好的刷手護理師,完全不用醫師開口,醫師只要手伸出來,所需的器械就會在手上;流動護理師則負責手術間內一切的雜事,包含替醫師擦汗,臨時需要醫材當跑腿等。
第三步:縫合
手術過程中,會使用到紗布等敷料,或腹部墊等耗材,當任何一個傷口縫合前,所有使用敷料、耗材,刷手護理師與流動護理師都需要大聲對數,確認數目與一開始取用的敷料一致,才能縫合,縫合結束後,將再次確認縫針、尖銳物的數量。
第四步:手術結束
再一次進行Time Out(禁止期)Sign Out,所有人員停止動作,再次確認手術名稱,是否有因為醫療所需,額外進行的手術,再次核對手術部位、手術器械、醫材等。
護理人員將手術過程中取下的標本(如腫瘤、組織等)貼上標籤,並送往化驗,標本需與醫師對點,最後醫師與護理人員皆要簽名。
一次性的醫材直接丟棄,可重新消毒使用的手術器械,將送往消毒室消毒重新使用。手術室後續的整理則由專屬的清理團隊清理。
資料來源/台北榮總護理長傅玲、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部長王偉 製表/陳雨鑫 聯合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年壞習慣,身體終反撲!肝膽名醫膽結石發作,痛到掛急診開刀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中)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上)
我的經驗/喝坊間流行果油 竟然拉肚子
專業觀點/攝取過量易腹瀉 不如吃深海魚
連夢裡都在問,哪裡沒注意到?泌尿科權威憶那些手術臺上的意料之外
長輩心中外科就是神?內科醫師慘被嗆「去藥局抓藥就好」 網曝原因
醫病平台/床邊教學讓醫學生體會「語言」與「態度」的重要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0.5公分之差長短腳造成膝蓋痠痛,拜師日名醫造福自己也造福病人
醫病平台/醫病關係中的「語言」和「態度」
醫病平台/阿公送的兩塊太陽餅,對我的影響!
診斷書一定要出現「意外」兩個字?醫師的診斷書作文大賽
醫病平台/醫療的最小與最大
我的經驗/腰痠多年傳統療法沒效 椎間盤突出靠開刀解決!
醫病平台/火花是活著的熱情,不是活著的目的! 作為醫者我的「火花」是什麼?
醫病平台/如何做一個好醫生?醫師分享他的醫學生涯規畫二十年
醫病平台/賀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及台大醫院神經部40周年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父愛囤物水果放到爛 精神科醫師兒也沒轍
醫病平台/退休精神科教授的「退而不休」生活 2019超前部署充實人生
醫病平台/邁入老年的醫師在想什麼 放射科醫師回顧他2020的退休生活
外科醫師變網紅擁34萬粉絲!江坤俊寫診間日記:遺憾的故事,能讓更多人不再遺憾
醫病平台/家有身心障礙子女的父母該如何面對 教養院的教養之路與您同行
我的經驗/心跳高達180幾下 直奔醫院一次處理2種心病
專業觀點/WPW症候群 建議手術治療
醫病平台/兒童精神科的診療工作 幫助孩子在正向環境中成長
影/30年已捐上億 離島狂醫大病暴瘦今再宣布遺產全捐公益
醫病平台/正向解決問題,會幫助我們往前邁進忘記煎熬
醫病平台/發燒感冒腹瀉,到底何時會好?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身歷其境才真的體會病人苦痛…當泌尿科名醫成了攝護腺癌患
冷漠前輩澆熄行醫熱忱?選錯專科的醫師其實不是少數
猜你喜歡
余苑綺過年前發現癌症2度復發 肝臟和淋巴又出現癌細胞
元宵節12大禁忌 別穿這色條紋衣、剪髮「一年都存不到錢」
赴高醫調查罔腰懷孕案 高市衛生局結果出爐
總統府國策顧問「崑濱伯」於老家安詳去世 享耆壽92歲
罔腰再曝「流血」引熱議! 高市衛生局今發函通知說明
喉嚨癢咳不停,吃枇杷有用嗎? 中醫警告「4種情況」淺嚐即止
「我好喜歡住安養院」堅持送婆婆去,媳婦忍兩年不孝罵名,終於證明一件事
友曝吳孟達肝癌化療虛弱無力說話 僅能手勢給反應
變性網紅罔腰自曝懷孕 衛生局明發函要求一周內陳述意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年壞習慣,身體終反撲!肝膽名醫膽結石發作,痛到掛急診開刀
健康「乳」妳所願!醫:遠離乳癌靠「三及早」!
撞球「黑寡婦」珍娜李驚傳罹患卵巢癌 剩不到一年壽命
肌肉量少也會影響心臟?研究:心臟病風險多81%
為什麼老人會有「老人味」?簡單3招改善異味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可樂、氣泡水用二氧化碳 納食品添加物列管
一輩子都被責任追著跑....一個精神科醫師罹帕金森氏症告白:生病12年,我才真正「活著」
「癌症只是數字遊戲」得癌的機率很大程度取決於一事
影/高雄衛生局要約談「罔腰」 甚至釐清有無密醫行為
整理包/228三天連假就醫別亂跑! 醫院服務門診資訊一次看
「等死了再睡」不再成立 你該知道的長壽最佳睡眠時間
自曝懷孕引關注!罔腰接受調查 高市:釐清事證中
有性功能障礙?先看看你是否正在吃這些藥
陳時中證實:部分負擔會小幅提升、不影響弱勢慢箋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上)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幫癌末先生辦生前告別式!尹亞蘭:珍惜每個當下,人生很多事沒辦法「等一下」
年初一的十大禁忌 你最常犯哪一項
部分負擔調整方案曝光 衛福部:還沒收到健保署資料
預防失智症趁早!21種全球認證降低罹患風險方法
院長講堂/連年舉辦國際論壇 陳自諒「別人視為葵花寶典,對我來說,醫術就是要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