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前
病患、家屬進入手術說明室
→醫師說明手術項目、方式、風險、併發症
→簽署手術同意書
→更換手術服
→躺上病床等候麻醉
手術準備
醫護人員進入手術室前
→碘酒刷手
→著手術服裝(第一位進入手術室護理師得自行採無菌方式著裝、戴手套,再協助下一位戴手套),俗稱無菌人(Sterile Prison)。
→再次消毒皮膚
→專屬手巾擦乾酒精
→所有醫護團隊就緒
●一旦臨時離開手術室,就得重新進行準備動作,包含刷手著裝等。
麻醉團隊協助麻醉(事前確認患者是否落實8小時內禁食)
→與患者確認手術名稱、手術部位
→進行麻醉
→標記手術部位
→護理人員協助消毒患者皮膚
→確定手術部位,協助擺放手術姿勢
→手術包就位
→儀器就位
手術進行
第一步:Time Out(禁止期)Sign In
啟動第一道病人安全防護,所有醫護團隊復誦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手術器械以及醫材。
第二步:動刀
依照不同的手術會使用不一樣的器械,現在多用手術電刀,運用高頻電流,下刀的同時也同步止血。
下刀至腹腔內,必須經過皮膚表皮、真皮肌肉,接著切開腹膜,為讓醫師更好處理病灶,會運用止血鉗、手術鑷子、玻璃鉗等撐開、止血。
過程中,刷手護理師隨時傳遞器械給醫師,與醫師默契好的刷手護理師,完全不用醫師開口,醫師只要手伸出來,所需的器械就會在手上;流動護理師則負責手術間內一切的雜事,包含替醫師擦汗,臨時需要醫材當跑腿等。
第三步:縫合
手術過程中,會使用到紗布等敷料,或腹部墊等耗材,當任何一個傷口縫合前,所有使用敷料、耗材,刷手護理師與流動護理師都需要大聲對數,確認數目與一開始取用的敷料一致,才能縫合,縫合結束後,將再次確認縫針、尖銳物的數量。
第四步:手術結束
再一次進行Time Out(禁止期)Sign Out,所有人員停止動作,再次確認手術名稱,是否有因為醫療所需,額外進行的手術,再次核對手術部位、手術器械、醫材等。
護理人員將手術過程中取下的標本(如腫瘤、組織等)貼上標籤,並送往化驗,標本需與醫師對點,最後醫師與護理人員皆要簽名。
一次性的醫材直接丟棄,可重新消毒使用的手術器械,將送往消毒室消毒重新使用。手術室後續的整理則由專屬的清理團隊清理。
資料來源/台北榮總護理長傅玲、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部長王偉 製表/陳雨鑫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