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與疾病的對話/不是低普林就沒事…果糖過量 痛風上門
不痛不吃藥 只會更痛
後來檢驗確定罹患痛風,從那時開始,服藥沒有斷過,到現在控制得不錯,沒有一般長期患者容易有痛風石、關節變形影響功能的現象。
但我知道,即使自己再怎麼注意飲食,避免尿酸上升,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服藥是一輩子的課題。還好藥物副作用不大,要提醒其他的患者,很多人往往不痛就不吃藥,這樣只會讓症狀變嚴重,痛風不可能消失。
一般人對痛風的印象是「只要不吃高普林的食物就沒事」,而高普林食物不外是肉類、內臟、高湯及海鮮等,罹病後我都小心不碰這些食物,那種做菜會加很多味精、重口味的餐廳,也都被我剔除。
但是後來好幾次、在只吃水果的情況下,竟然也發病,讓我著手研究、翻資料,發現原來果糖也會引發痛風,一般人卻沒注意。
每天水果量 400克以內
果糖在肝臟代謝的過程中,會產生中間物質「腺嘌呤」,最後會代謝成為尿酸,攝取太多果糖,會讓身體的脂質代謝異常,增加痛風、脂肪肝風險。
痛風患者每天水果攝取量,應控制在200至400公克以內,就不致於吃下太多的果糖,而低果糖的水果包括草莓、檸檬、柳橙及葡萄柚等,可以多吃,其他像是蜂蜜,果糖含量也高,餅乾、甜點及含糖飲料中,添加的果糖也不少,都要注意。
除了急性期 聰明吃黃豆
很多人認為痛風患者不能吃黃豆,事實上人體尿酸有八成來自細胞新陳代謝,只有兩成來自食物,食物對尿酸的影響,遠不如體內細胞新陳代謝合成的量,且黃豆製程中,會流失大部分嘌呤,所以適量吃黃豆是沒問題的,但急性發作期還是要忌吃黃豆。
病後最大的改變當然就是飲食控制,自己是心臟內科醫師,控制痛風,同時對降低心血管疾病及三高都有幫助。
尿酸飆高 冠心症增6成
一般人以為痛風只是單純的關節發炎、紅腫熱痛,但事實上體內尿酸過高(大於7mg/dl),可能引發其他疾病,像是尿路結石、腎臟病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中多項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研究顯示,尿酸控制不佳的痛風患者,發生冠心症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六成。
而我發病後,對痛風研究也有興趣,我發現,高尿酸引起體內自由基上升,不僅容易有狹心症,如果不幸發生心肌梗塞,因自由基過度破壞心臟,容易造成心臟衰竭。
所以使用降尿酸藥物來治療慢性痛風,除了可減少急性關節炎復發,還可能帶來防心血管疾病額外的好處,一舉多得。
喝水2公升 別暴肥暴瘦
因為患者多,平常看診一坐就好幾個小時,怕一直上廁所,不敢多喝水,對痛風患者來說很不好。建議每天至少喝2000cc的水,下診後或沒有看診的日子,我會特別注意。
除了多喝水、飲食控制、固定服藥外,防治痛風還要注意避免在短期內暴肥或暴瘦。
為何「暴瘦也不行」?因為不論暴肥或暴瘦,都會使細胞大量死亡,死亡細胞會釋出核酸,其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減重應以每月1公斤為宜,發作期則應停止減重。同時過量脂肪對尿鹽排出有抑制作用,容易引發痛風,平日要少油、避免吃油炸食物。
在發病後還有一個心得,就是更能體會病人的辛苦,我曾在發作時,痛到不能走路、整夜也睡不著,我的患者中,不少狹心症患者也跟我說「痛到睡不著」,以前只是聽聽,現在真的很能體會。
我沒有找別的醫師,一直都是自己開藥吃,因為我也是內科醫師,對痛風很了解,而一般患者應該要找風濕免疫科醫師看病。
比較特別的是,我的患者中很多有高血壓、心臟病,長期服用利尿劑,會造成尿酸上升,進一步引發腎臟功能衰退,但我只要在門診中讓病人監測尿酸,就會被健保刪減給付,等到患者尿酸變高,開藥時健保又給付,等於健保鼓勵大家不重預防而重治療,是一種浪費,對病人也很不好,一直是我心裡的痛,希望這種觀念能夠改變。
李聰明小檔案
現職: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血管中心副院長暨心導管室主任
年齡:56歲
出生地:台南
學歷:台大醫學系
興趣:看書、散步
經歷: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內臟內科與急救加護專科醫師、歐洲心臟學會院士、美國生理學院士
專長: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支架置放、心導管治療,目前心導管每年近600例,成功率95%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平台/消失中的「家庭醫師」及「一般內科醫師」改變了醫病關係
我的經驗/不給下一代負擔 為自己做好安養
專業觀點/過去承歡膝下 現在善用長照
醫病平台/一定要插鼻胃管嗎?高齡病人和家屬與醫師間的三方對話
醫病平台/醫師視病猶「友」,當病人離世的悵然心情浮上心頭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年壞習慣,身體終反撲!肝膽名醫膽結石發作,痛到掛急診開刀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中)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上)
我的經驗/喝坊間流行果油 竟然拉肚子
專業觀點/攝取過量易腹瀉 不如吃深海魚
連夢裡都在問,哪裡沒注意到?泌尿科權威憶那些手術臺上的意料之外
長輩心中外科就是神?內科醫師慘被嗆「去藥局抓藥就好」 網曝原因
醫病平台/床邊教學讓醫學生體會「語言」與「態度」的重要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0.5公分之差長短腳造成膝蓋痠痛,拜師日名醫造福自己也造福病人
醫病平台/醫病關係中的「語言」和「態度」
醫病平台/阿公送的兩塊太陽餅,對我的影響!
診斷書一定要出現「意外」兩個字?醫師的診斷書作文大賽
醫病平台/醫療的最小與最大
我的經驗/腰痠多年傳統療法沒效 椎間盤突出靠開刀解決!
醫病平台/火花是活著的熱情,不是活著的目的! 作為醫者我的「火花」是什麼?
醫病平台/如何做一個好醫生?醫師分享他的醫學生涯規畫二十年
醫病平台/賀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及台大醫院神經部40周年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父愛囤物水果放到爛 精神科醫師兒也沒轍
醫病平台/退休精神科教授的「退而不休」生活 2019超前部署充實人生
醫病平台/邁入老年的醫師在想什麼 放射科醫師回顧他2020的退休生活
外科醫師變網紅擁34萬粉絲!江坤俊寫診間日記:遺憾的故事,能讓更多人不再遺憾
醫病平台/家有身心障礙子女的父母該如何面對 教養院的教養之路與您同行
我的經驗/心跳高達180幾下 直奔醫院一次處理2種心病
專業觀點/WPW症候群 建議手術治療
猜你喜歡
陳昇證實罹口腔癌 不捨35年髮妻「和夫人還有約定」
罔腰向高市衛生局自承:實未懷孕、超音波照非本人所有
禁用於食品還用!查獲黑心寶寶米餅工廠近500公斤
嫌孝親費月給1萬太多!妻氣「公婆又不是殘廢」 網傻眼:自私
金莎要改名金莎「含餡巧克力」? 巧克力新制明年上路
你的降血脂藥吃對了嗎?藥師為你說分明
植物人奇蹟式甦醒 創世台東院為他辦畢業典禮
理科太太賣維他命 衛局將約談
貴婦茶品牌TWG檢出農藥超標 近300公斤遭退運
你打了嗎?醫師列7大成人所需疫苗備足完整抵抗力
充工業氮氣黑心米餅遭爆 醫師:恐有濃度不純、雜質風險
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接任關渡醫院院長 發展健康社區
院長講堂/聯新醫院長張煥禎 社區醫療20年落實雙向轉診,讓病人更願意到診所就醫
元宵節12大禁忌 別穿這色條紋衣、剪髮「一年都存不到錢」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比較安全? 專家曝背後真相:「這口味」最毒
港媒報導 吳孟達今下午病逝 享壽70歲
罔腰自稱懷孕太荒謬 高市衛生局指傷害不孕婦女情感
藥品部分負擔至少40元?診所醫:三天藥才66元不符比例
醫師分享急診與鳳梨故事 玩笑稱「吃鳳梨一舉兩得」
黑心寶寶米餅食品工廠複查又沒通過 新北重罰180萬
長輩吞嚥退化易嗆咳! 營養師建議「高齡飲食準備3技巧」
醫病平台/一定要插鼻胃管嗎?高齡病人和家屬與醫師間的三方對話
植物油逾5%不准叫巧克力 正名新制111年上路
肌肉量少也會影響心臟?研究:心臟病風險多81%
原來「油」這麼一回事 搞懂食用油的製程,從此安心用油!
奈良美智訪台隔離期滿 檢驗陰性出關吃剉冰
余苑綺過年前發現癌症2度復發 肝臟和淋巴又出現癌細胞
我的經驗/不給下一代負擔 為自己做好安養
天氣一變就頭痛 竟是鼻竇炎惹禍!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