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治療師呂忠益投身早期療育15年,近年整合13家基層診所推廣早療,昨獲新北市第5屆「醫療公益獎」肯定。他說,家有遲緩或自閉兒,母親壓力往往最大,他會引導整個家庭成員一起支持協助,孩子進步更快。
呂忠益說,現代因少子化,加上家長過度保護,幼兒易因缺乏戶外活動和群體生活刺激,導致協調不足、專注力不佳,根據統計,目前台灣每100名幼童,就有5到6個需早期療育,但只要及早治療,孩子的潛力就有機會發揮。
「早期療育,要全家一起來!」呂忠益說,家有遲緩兒,母親往往得面對照顧壓力和家族不諒解,2年前他曾遇上一名媽媽,偷偷請假帶3歲多兒子來看診,經診斷孩子有自閉傾向,但某天自閉兒的阿嬤到診所質問「我的孫子又沒問題,幹嘛治療?」
呂忠益當下請阿嬤在旁等候,慢慢引導自閉兒喊出「阿嬤」,阿嬤當場掉淚說「終於聽見孫子叫我」,此後每次都是阿嬤帶孫子來,如今這名自閉兒能唱兒歌、辨認顏色形狀。
呂忠益建議,家長若要避免孩子有發展問題,需多陪伴孩子,切勿「家長滑手機、孩子滑平板」,可透過積木、拼圖、繪本說故事增加親子互動。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與其他有同齡孩子的家庭組成小群體,讓孩子在人際互動中學習忍耐、分享等概念。
若家長對孩子的發展有疑慮,可上新北市社會局網站下載「0到6歲的發展量表」自我檢測,再找專業醫師、職能治療師諮詢診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