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醫我同行 第廿五屆醫療奉獻獎 個人醫療奉獻獎得主
跟記者約訪的下午兩點,天主教耕莘醫院榮譽顧問醫師林瑞祥剛結束上午門診,左手提著斑駁的醫師包,右手豆漿是他的午餐,一位85歲的老醫師僅以豆漿果腹,由於行程滿檔,連助理幫他準備的水果也一口未進,他笑著說:「不要緊,這樣就夠了。」
設全台首個 防治中心
記者潘俊宏╱攝影 圖╱林瑞祥提供
林瑞祥出身於醫師世家,他的父母早年從嘉義到日本學醫,他在日本名古屋出生,年輕時,他受高中老師啟蒙,對物理非常有興趣,但因父母希望他繼承衣缽,照顧六位弟弟及一位妹妹,他順應父母要求,就讀台大醫科。
林瑞祥醫學院畢業,先到空軍總醫院服役,後來前往美國進修四年,爾後轉往加拿大多倫多糖尿病研究中心,專攻糖尿病研究,該處正是醫學史上因發現胰島素而榮獲諾貝爾獎的班廷(Banting)醫師所創設,他也順利取得終身教職。
宋瑞樓力邀 返台服務
林瑞祥本來要在國外待下來,某次回台遇到台大正要成立臨床醫學研究所,獲時任所長的宋瑞樓力邀,他便毅然放棄國外優渥的收入與職位,返台服務。
回到台灣後,林瑞祥積極推動糖尿病照護,多方奔走申請計畫,終於說服官員在台大醫院創立第一所糖尿病防治中心,爭取聘用專科護理師、營養師進入糖尿病照護團隊,後來創立糖尿病衛教協會。
對抗糖尿病 提供動機
當記者問他行醫近一甲子,最吸引他的是什麼?他想了很久,吐出以下這句話。他說,糖尿病是慢性病,不像其他傷風、感冒,吃了藥就好,需要從日常生活、飲食習慣、運動開始改變;但改變行為很不容易,需要有強烈的動機才能往好的方向改善,醫師就是要提供病患這樣的動機,讓他們明白改善習慣對健康的益處。
林瑞祥從台大醫學院退休轉到耕莘醫院服務十年,又前往台灣的東部後山為原住民提供診療,則是一段因緣。
2004年,林瑞祥受邀前往台東聖母醫院演講,發現當地對胰島素的使用一無所知,某次陪同聖母醫院的醫師到台東某部落義診,發現大部分的病人飯後血糖都高得離譜,更不知道健保署有補助免費的健康檢查,後來才聽說有些人根本沒有錢繳健保費。因此,當他得知聖母醫院遇到經營危機,便決心接下院長的棒子,也希望讓糖尿病照護的種籽能在東部發芽。
糖尿病照護 東部發芽
記者潘俊宏╱攝影 圖╱林瑞祥提供
林瑞祥說,台東人口不多,少有開業診所,民眾多半到衛生所看診,但當年8家衛生所僅有1所備有冰箱放置胰島素,而且糖尿病患光靠口服藥的治療效果有限,所以台東聖母醫院每天早上開設糖尿病門診,下午跟衛生所護理師家訪,說服民眾開始打胰島素。
「林教授是終身學習的模範。」糖尿病衛教協會前理事長游能俊說,國內糖尿病的照護模式、衛教內容、共照網、專業人員培訓等,都有林瑞祥積極投入的身影。跟在林瑞祥身邊多年的衛教護理師李佩芬表示,林教授早該得到醫奉獎,得獎是實至名歸。
林瑞祥 小│ 檔│ 案
記者潘俊宏╱攝影 圖╱林瑞祥提供
出生地│日本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
現職
●耕莘醫院榮譽顧問
經歷
●台大醫學院臨床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
●台東聖母醫院院長
主要事蹟
●獲頒衛生署貳等衛生獎章
● 榮獲醫師公會全聯會台灣醫療典範獎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