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周春吉22年來,從事中醫偏鄉醫療,從澎湖離島巡迴看診,到屏東泰武鄉山地部落醫療,即使氣候惡劣、道路柔腸寸斷也不失約,今天獲頒醫療奉獻獎。他表示,當初是為改善母親膝蓋問題,從大學開始鑽研中醫知識,後續因中醫大招考學士後中醫,毅然決然報考,成為中醫師,並配合全聯會計畫,希望「消除沒有中醫師的地方。」
頒獎人、第35屆評審委員會主委葉金川表示,偏鄉資源少,外界以為民眾醫療滿意度比較低,但其實不少偏鄉地區,民眾對醫療服務滿地度,比都市地區還高,原因是醫師對病人無悔付出,郭春吉醫師即是一例,即使遇到颱風讓道路中斷,寧願繞路也不願與病人失約,且為了與當地病人溝通,還自學排灣族語。
郭春吉表示,就讀海洋學院海洋系時,母親開始出現膝蓋問題,寒暑假回家都帶母親去看病,母親看的多數是中醫,因治療效果不佳,他乾脆自己購買中醫書籍,無師自通,土法煉開缸處方,還跑到中藥批發商據點拿藥,但治療效果還是不佳,於是在中醫大成立學士後中醫系時,決定報考,並歷經2年考上。
此後,郭春吉一頭栽進中醫領域,他說,因偏鄉醫療缺乏,中醫師全聯會提出計畫,要讓各鄉鎮都有中醫師,消除「沒有中醫師的地方」,讓患者就醫更方便,「想說市區這麼多醫師,山上醫師缺乏,我就想說試試看」。為更了解病患需要,幫助診斷、治療,他自學排灣族語,還能對不同鄉鎮的不同發音如數家珍。
2003年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推動「無中醫鄉巡迴醫療計畫」,屏東縣吉隆中醫診所負責醫師郭春吉受邀參加。自此開始22年來,每周到屏東泰武鄉山地部落、澎湖離島偏鄉巡迴看診,超過一千個診次。即使天氣惡劣、交通中斷,也從不失約,因為「許多生命正等待我的到來,這是一場醫療與信任的約定」。
郭春吉是屏東縣萬丹鄉人,原讀台灣省立海洋學院,畢業後考進郵局,擔任郵務佐。因為媽媽膝蓋不好,他在北部讀大學時放假回家,會陪媽媽看中醫、拿、針灸,因此對中醫產生興趣,跑去買「本草備要」、「醫方集解」等中醫書籍自修。
1982年媽媽過世,郭春吉懷疑,當初求醫應有不少藥都添加類固醇,「吃壞了」。他開始思索醫學、醫師與病患的關係,正好看到中國醫藥大學招考學士後中醫系,報考兩次才錄取。1990年畢業,開始在屏東市中醫醫院上班,3年後他決定開業,2002年回到故鄉萬丹開設中醫診所至今。
‧76歲男向年薪百萬兒討6000元生活費遭拒 他無奈道理由:不是吝嗇
‧腿後肌肉緊繃不是拉筋就會好 專家教你3招有助改善真正元凶
‧牛仔褲洗一洗就褪色?專家教加「一杯液體」洗後常保如新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