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食物放冰箱還是發霉?「1廚房小物」是冰箱除濕保鮮神器,加點鹽更有用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捷運優先席「有需求都能坐」反讓爭議更多?醫點破制度盲點

曾姓婦人日前搭台北捷運想坐優先席,持手提袋攻擊位置上的年輕人,反遭對方出腳猛踹,甚至「被踹飛到對面座椅」。圖/擷取自Threads
曾姓婦人日前搭台北捷運想坐優先席,持手提袋攻擊位置上的年輕人,反遭對方出腳猛踹,甚至「被踹飛到對面座椅」。圖/擷取自Threads

聽健康

00:00/00:00

台北捷運日前發生老婦人與年輕人因博愛座爭執互毆,過程中老婦人遭踹倒,引發輿論熱議。對此,醫師沈政男指出,令人遺憾的是,社會大眾與媒體焦點並未放在優先席設計不當的檢討,反而淪為對當事人的起底與公審。

沈政男批評,事件發生後,網路上有人翻出老婦人過往行為與法律糾紛,甚至貼上「慣竊」、「會議蟑螂」、「正義魔人」等標籤,彷彿那一腳踹倒她的畫面能消解眾人怨氣。「這就是台灣的公民社會」,他直言,社會熱衷於湊熱鬧與情緒發洩,卻忽略問題根源。

沈政男指出,博愛座原先是「老弱婦孺優先」的平權措施,目的是保障弱勢族群享有公共運輸的機會。但主管機關順應民意改為「優先席」,並取消明確優先對象,結果反而造成爭搶更嚴重。「有需求都能坐」這句話,等於誰臉皮厚、誰自認有需求,就可以占據座位,完全背離了制度原意。

他進一步表示,大眾運輸的「可及性平等」,指的是讓所有人,包括老年人、孕婦、傷殘者,都能有機會乘坐捷運。然而現實中,北捷乘客七、八成是年輕通勤族,不少老人甚至因環境複雜、人潮擁擠,放棄搭捷運。博愛座存在的本意,就是補足這群人的不便,可惜公民社會與官方卻沒有理解。

對於官方說法「有需要都能坐」,沈政男認為缺乏客觀分辨標準,只會引爆衝突。他建議,可以透過簡單的行政措施,例如臨時證明機制,來協助管理,否則單靠「公德心」難以奏效。他強調,過去社會在意觀感,禮讓還能成立,但在強調個人權益的今天,資源分配就需要明確規範,否則只會讓爭議一再上演。

「這次事件反映的,不只是乘客修養問題,而是優先席設計不良與管理上的空洞。」沈政男說,官方至今保持沉默,把問題推給個人素質,難以避免下次同樣的爭執重演。

博愛座讓座 台北捷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