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步態不穩、記憶變差、失禁不一定是失智 恐是常壓性水腦症作祟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外科醫師陳良一指出,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典型三大症狀為「步態不穩、記憶力變差、排尿困難或失禁」,往往被誤認為阿茲海默症或自然老化,導致延誤治療。圖/本報資料照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外科醫師陳良一指出,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典型三大症狀為「步態不穩、記憶力變差、排尿困難或失禁」,往往被誤認為阿茲海默症或自然老化,導致延誤治療。圖/本報資料照

聽健康

00:00/00:00

一名75歲阿公近半年來走路愈來愈不穩、反應變慢,有沉默寡言等類失智症狀,家屬以為只是「老了退化」,直到就醫檢查才發現阿公罹患「常壓性水腦症」,在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接受經腰椎腹腔引流手術,症狀獲得改善,神經外科醫師陳良一表示,常壓性水腦症典型症狀與失智、阿茲海默症一樣,及早治療有機會恢復行動與生活品質。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外科醫師陳良一指出,阿公一開始出現步態不穩、反應遲緩等症狀,家屬認為是年紀大了退化造成,後來症狀惡化,出現失禁情形,就醫後透過腰椎穿刺放水測試,確診相關症狀是罹患「常壓性水腦症」造成,術後症狀明顯改善。

陳良一說,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典型三大症狀為「步態不穩、記憶力變差、排尿困難或失禁」,往往被誤認為阿茲海默症或自然老化,導致延誤治療,他強調,這是一種可逆性的失智症,只要及早診斷與治療,多數病人可望重拾生活品質。

主要治療方式有傳統的「腦室—腹腔分流術」需將導管從顱內延伸至腹腔,但許多長者因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對腦部手術有所顧慮,現今已有「腰椎—腹腔分流術」,從腰椎置管引流腦脊髓液,降低顱內操作風險,提高患者接受度。

陳良一提醒,常壓性水腦症雖難以預防,但可透過控制三高、避免菸酒、規律運動與認知訓練,延緩腦部退化,家屬若發現長輩出現走路拖步、健忘、頻尿或失禁等情況,應盡快就醫檢查,避免錯失治療黃金期。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外科醫師陳良一指出,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典型三大症狀為「步態不穩、記憶力變差、排尿困難或失禁」,往往被誤認為阿茲海默症或自然老化,導致延誤治療。圖/成大斗六分院提供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外科醫師陳良一指出,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典型三大症狀為「步態不穩、記憶力變差、排尿困難或失禁」,往往被誤認為阿茲海默症或自然老化,導致延誤治療。圖/成大斗六分院提供

失智 水腦症 阿茲海默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