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金融機構接獲投訴,民眾資金剛進戶頭就領出,結果被列為警示戶;或戶頭半年沒動、餘額又不高,轉帳給自己卻被要求重新說明用途,否則連提款、轉帳都無法進行;還有民眾假日被通知「金流異常」,等到銀行營業日才能臨櫃解鎖。
對於銀行為了落實打詐因此擾民,不願具名的銀行主管透露,打詐為重中之重,金管會現在嚴控警示戶,只要警示戶過多,就可能被放上黑名單,甚至可能影響銀行評等,所以只能「料敵從嚴」。
隨著詐騙案件增加,金融機構陸續收緊帳戶使用規範,但部分措施在實務上造成用戶困擾,據了解,最近有大型銀行接到類似客訴,一種狀況是帳戶出現「快進快出」的交易模式。部分民眾因為工作或生意需求,帳戶經常在短時間內收到多筆款項,隨即再轉出,系統便自動判定為可疑,凍結交易功能。即使資金用途合理,仍需逐筆提供文件與證明,才能恢復帳戶使用,對於需要穩定資金流的使用者影響甚大。
其次,若帳戶超過半年沒有交易,再度啟用時容易觸發風控機制。即便只是收款或轉入個人帳戶,也可能被系統認定異常,進而暫停提款與轉帳功能。當事人往往必須攜帶身分證件至分行,經過人工審核程序,才可解除限制。
金融業指出,不少銀行的警示帳戶數目增加太多,因此相繼採取更多「緊縮」措施,以減少警示戶。
許多銀行內部檢討後,發現久未動用、餘額又低的帳戶,最有可能被當成人頭戶賣掉,因此部分銀行在三、四個月前採取新措施,若帳戶半年未動用、餘額又低,會先凍結自動化交易功能。此外,包括移工帳戶,只要卅天、四十天沒有薪資匯入,也會被銀行凍結自動化交易功能。
業者表示,帳戶會被系統判定有問題,通常是有短期資金進出,或使用習慣與平常有落差,「說不會錯殺是不可能的」,比方說,過去發生過年輕的月光族帳戶因為資金「快進快出」的模式,符合認定車手的指標,帳戶因此被凍結,後來經過精進系統,加上人工判讀,才降低錯殺的機率。
此外,各銀行也想盡辦法加強打詐,以台新銀行為例,九月起針對不同帳戶類別調降轉帳與提款額度,第三類數位帳戶單筆提款上限由十五萬元降至五萬元,每日限額調整為十萬元;一般帳戶也一律限十萬元。若需更高額度,必須親自至分行辦理。
銀行主管坦言,加強打詐的確會造成民眾不便,但銀行面臨警示戶大增,要設法降低數字的壓力也非常大,尤其第一線的行員執行臨櫃阻詐時,經常遭到民眾的辱罵,甚至動輒揚言要提告,搞到行員要去看心理醫生,只能希望民眾能夠體諒,共體時艱。
‧退休男投資300萬買套房「保證10年收租」僅五年就狂虧出場
‧多年不去超商!40歲主婦一家三口超強節約術:省錢、健康又環保
‧「和丈夫一年來天天做愛」三寶媽產後不敢面對伴侶 用行動找回信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