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建中生問選電機或醫科 吳明賢:18歲決定一生太難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健保制度影響年輕一代職涯選擇,但醫療本質是利他,照亮的是自己,國家社會仍然需要「仰望星空的人」。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健保制度影響年輕一代職涯選擇,但醫療本質是利他,照亮的是自己,國家社會仍然需要「仰望星空的人」。記者曾原信/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年輕世代對擔任醫師卻步,今年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分數,牙科首度超越醫科。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昨天舉辦新書發表會,會後一群建中學生前來簽書,一位學生問「應該讀電機還是醫科?」他表示,「十八歲決定一輩子行業,這太難了」。

但吳明賢也對學生說,生而為人就應該互相幫助,「醫療的本質即是利他,擺渡病人,照亮的是自己」。

對於年輕學子的未來選擇,吳明賢說,國外作法是完成大學學業之後,再決定是否從醫,比較類似台灣學士後醫學系模式。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以醫弘道守護善念良醫的養成之路」新書發表會今天舉行。吳明賢(右二)分享心路歷程並與義大醫院醫學研究部副院長許耀峻(左起)、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陳慧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對談。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以醫弘道守護善念良醫的養成之路」新書發表會今天舉行。吳明賢(右二)分享心路歷程並與義大醫院醫學研究部副院長許耀峻(左起)、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陳慧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對談。記者曾原信/攝影

他也說,醫學系畢業後,未必人人都要行醫,也可選擇至藥廠擔任研發人員,或轉公共衛生、醫務管理等專長,甚至有人當上市長、總統。

吳明賢輔導過許多不想當醫師的學生轉系,或畢業後轉換跑道,「醫學系是訓練過程,八成學生畢業後當醫師,但有二成從事其他行業」。

他認為,「牙醫系分數超越醫科,是反映社會選擇,認為牙醫比醫師重要。」但即使如此,一個國家社會仍然需要「仰望星空的人」,不是只看眼前情勢、利益,而是思考未來。

「立志賺錢者,通常賺不到錢,心態才是重要資產。」吳明賢表示,醫師幫助病患,遠離疾病痛苦,並獲得成就感,是「善行的志業」,醫病知識落差大,醫師為病人決定醫療措施,若非本於善心,病患不易發現,「送醫師匾額時,常寫上仁心仁術,仁心一定要在仁術前面,以病人而非自己為中心」。

義大醫院研究副院長許耀峻表示,他對牙科分數高於醫科並不擔心,除了就讀門檻外,更重要的是學生接受訓練後,面對病人時是否具專業素養、同理心。

許耀峻也表示,整個制度應支持想從醫者當個好醫師,否則醫師需要時時擔心被告、想著醫院總額夠不夠用,要醫師不顧基本需求,「這不符合人性」。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昨舉辦新書發表會,一群建中學生前往簽書,其中一位學生詢問「該讀電機還是醫科?」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昨舉辦新書發表會,一群建中學生前往簽書,其中一位學生詢問「該讀電機還是醫科?」記者曾原信/攝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