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呼吸生活館創辦人劉宏鈺與任教於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的夫婿吳明儒,早在一○○年於台南縣市進行一項實驗性的時間銀行計畫,之後又在九縣市跟九所大專院校的老師合作,一○八年開始主持衛福部時間銀行多元培力計畫,兩人先以嘉義大林為中心向外拓展,與嘉義新港以及雲林的大埤、虎尾等鄉鎮結盟,逐漸擴大推展。
時間銀行沒有制式規定,而是希望每個社區發展出不同樣貌,嘉義大林是以照顧咖啡館服務型態,對外招募換工會員;嘉義新港是以長照服務體系為主,促進據點工作人員彼此關係以及與長者的互動往來;雲林大埤的會員主要是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者與志工,但也邀請在地年輕人組成的團體加入,達成青銀共融,「不同區域,解決不一樣的問題」。
劉宏鈺感性地表示,時間銀行其實是一個自我療癒的旅程,如果糾結於公平、對價等市場機制,就不適合加入時間銀行。這幾年最大收穫,就是看到家庭照顧者可以透過時間銀行提升自己的價值,很多女性長期照顧家人,熟悉每個家庭成員的喜好,「可是當我問他們想做什麼、喜歡什麼,都回答不出來,有些人甚至很久沒有好好吃一餐。」在時間銀行機制裡,有些人當講師獲得肯定,有些人換工獲得喘息機會,還可以帶被照顧者一起來參與,讓長照家庭不會感到被社會孤立。
求助不怕欠人情債
在人情味濃厚的台灣,很多人樂意幫助他人,但也經常發生一種狀況,就是當自己有需要時,不好意思開口求援,怕欠人情債,這時,時間銀行機制反而讓人安心,不用因為有求於人就顯得弱勢。
數位版看這裡
沒錢也可解決問題
目前全球將近五十個國家有時間銀行,台灣近年來在許多社區以各種形式出現,提供需要幫助的家庭一種不用花錢的互助換工方式,也讓很多退休人士有了人生新舞台,馬上進入數位版,看台版時間銀行如何各自精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