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拿用過的盤子重複取餐很NG?專家揭吃自助餐最常犯的6項錯誤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用學姐立場開課...理科太太把100多小時諮商經驗當課程賣 衛福部說話了

YouTuber理科太太日前與線上平台合作,將自身100多小時諮商歷程化為課程販售,是否涉醫療行為引發熱議。圖/翻攝自理科太太粉專
YouTuber理科太太日前與線上平台合作,將自身100多小時諮商歷程化為課程販售,是否涉醫療行為引發熱議。圖/翻攝自理科太太粉專

聽健康

00:00/00:00

理科太太近期預售線上課程「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短時間內2700多人報名,進帳近500萬。文案提到「結合經驗、案例、理論、工具」,提供「實作練習、選書、專屬社團」,課程大綱與心理師在社區或醫院帶領的工作坊高度雷同,由於理科太太不具心理師資格,引起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等跨專業人士反彈,質疑她的資格和課程內容。

理科太太後來強調「內容絕不觸及諮商、不為任何人諮商、不可能取代諮商」,是以「學姊」立場分享超過一百小時諮商經驗談,昨在粉專怒嗆「酸民惦惦」,今再發文指出是課程名稱取得不好,用了「諮商」二字,才會招來「有心人士」的斷章取義。

問題只是名稱取不好、被有心人士武斷攻擊嗎?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和一些諮商心理師認為,理科太太不具專業資格者,卻以將個人經驗包裝成「課程」形式進行販售,加上網紅名人效應影響力大於專業團體,雖然內容尚未釋出、難以判定是否違法,但確實有專業倫理的疑慮,也有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之虞。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和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都認為,理科太太不具專業資格者,卻以將個人經驗包裝成「課程」形式進行販售。圖/翻攝自理科太太粉專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和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都認為,理科太太不具專業資格者,卻以將個人經驗包裝成「課程」形式進行販售。圖/翻攝自理科太太粉專

心健司司長諶立中表示,他個人對理科太太沒有什麼了解或既定印象,或許有些民眾購買只是好奇名人經歷,並非因自己有心理健康需求,如果理科太太只是分享自身經歷、沒有從事醫療行為,還看不到課程內容,也很難說有無不合理或違法。

法規上沒有不可以,並不代表恰當。諶立中說,如果是有心理健康需求的民眾購買,他建議應注意三件事,首先是「用個人經驗很難用在每個人身上」,再者是「個人資歷背景是否可完全信任」,最後是「認為自己有諮商需求,還是要找專業人員討論。」

一般人常誤以為諮商心理師只是跟你『聊聊』,這與事實有很大落差。」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羅惠群表示,根據心理師法第14條,諮商心理師有六項法定業務,包括不同族群的心理衡鑑、心理諮商心理治療,要有碩士學位、通過實習和專技高考、每6年取得120個再教育學分,才能合法執業,如果沒有經過這樣的認證,就不能自稱是諮商心理師,也不能執行相關業務。

羅惠群表示,諮商經驗非常個人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啟發和想法。相較於一般自助類型書籍側重讀者反思的特性,這次販售的課程強調是個人主觀經驗分享,標榜很強的互動性、導入自評系統,令人擔心有可能傷害到個案的潛在風險,也會擔心這將導致社會大眾對於諮商有不正確的認知。基於以上,已經有些律師和專家認為這套商品有規避法律界限、遊走灰色模糊地帶之虞。

羅惠群說,課程內容公佈後,才能由主管機關判定是否違法。如果有個住在台北市的人買了這套課程,對於內容有疑慮,認為有與心理師法定業務雷同、有違法之虞,個人可向地方衛生局申訴檢舉,衛生局會進行約談並做事實認定。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羅惠群說,課程內容公佈後,才能由主管機關判定是否違法。圖/翻攝自理科太太粉專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羅惠群說,課程內容公佈後,才能由主管機關判定是否違法。圖/翻攝自理科太太粉專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曾任高中專輔教師8年的諮商心理師林上能表示,理科太太所列的課程大綱雖然沒有直接指稱在做心理諮商與治療,但專業人員一看就知道,這個大綱與中小學輔導老師在校帶領的活動課程、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心理師帶領的自我探索工作坊或情緒成長團體,還有心理師在醫院、社區帶領自我探索與覺察團體的諮商內容,有著高度的重疊性。

林上能說,如果只是經驗分享,理科太太以KOL身份拍影片就有很好的效果,但推出這樣類似於商品化諮商療程的課程,反而是將高度個人化的心理諮商歷程「化約」成一套模式,可能導致社會大眾誤以為「原來心理諮商就是這樣」。

林上能提醒,教人尋求自我療癒的過程中,很可能引發每個人不同程度的反應,例如勾起創傷和情緒,心理師的陪伴能及時協助和平復。當此單向教學課程將個案帶出這類反應時,要怎麼給予這麼多人個人化的適切引導呢?會擔心這套課程反而導致個案錯過了接受諮商和治療的黃金期。

「因為民眾不了解心理諮商、專業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政府對於推動心理健康做得不夠,才會引起這番軒然大波。」羅惠群說,心理師的專業倫理守則,最基本的就是「不傷害」,以個案福祉為核心考量,因此要呼籲對此課程有興趣的民眾,更客觀去看待這個課程、檢視課程內容,不要受名人效應影響而忽略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需求,或延誤了自己的治療。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心理健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