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疫情險峻,物理治療師學會提出排他性修法,左侵醫師診斷權,右害運動防護員工作權,破壞長年建立的醫療體制及健康照護現狀,覆巢之下無完卵,運動醫學鐵三角也將遭到不當扭曲。
效法先進國家如美國,皆是以傷者為中心,提供傷者最好的服務。運動防護員及物理治療師,就如醫師一樣,都是健康照護產業的一分子,前者透過運動訓練等手段,「預防」運動傷害再次發生,後者則是透過運動治療、儀器治療等方式協助傷者「復原」。
無論是選手的競技運動、一般人的休閒運動、或是健康促進的養生運動,在不同運動過程當中,傷害與表現總是循環不斷發生,也正由於這個運動醫學鐵三角,專業間合作堅若磐石,運動生命得以生生不息,更在台灣近年歷屆亞奧運成績,得到印證,提升了台灣的競爭力與能見度。運動醫學鐵三角,除了應用在頂尖運動選手、一般人運動或活動傷害之外,亦適於活躍老化的長者,甚至輪椅族或是長照臥床者,讓不同程度傷者或是活動能力者,得到完整的治療照護,更可以避免可能的大範圍或侵入性外科手術。
運動防護員的服務對象以運動選手為主,基本上選手在哪裡,防護員就在哪裡,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與地點,可以是週末、可以是戶外,運動前後,運動防護員都必須在現場,運動前準備,協助選手熱身伸展貼紥等;運動後處置,收操伸展、撕除貼紥、冰敷等等;傷害發生,除了現場第一時間及事後初步處置之外,可以諮詢物理治療師,作「傷勢」的診斷評估,並調整治療計劃,必要時轉介隊醫,作進一步「傷害」診斷。
例如一位馬拉松選手膝關節疼痛,經醫師診斷為髕骨外翻,開立復健運動處方、腰臀核心及股四頭肌運動控制學習、及膝關節儀器治療止痛;並轉介物理治療師做「傷勢」診斷評估,並依據復健運動處方進行物理治療,由於馬拉松選手要回歸跑步訓練及比賽,當步行上下樓梯等日常活動無虞後,再下一復健階段;運動防護員必須熟悉個別專項運動,必須與醫師、治療師、選手、及教練溝通,配合專項運動特性及訓練強度,調整防護運動訓練課表,漸進增強式訓練,最後才讓選手回歸運動場,正常訓練比賽。
運動過程中,發生傷害、傷害復健、運動防護、再重回專項訓練,又再次發生傷害⋯⋯,總是難免會有週期性循環,但是每次傷害的復原,就是運動能力的提升,唯有運動團隊的鐵三角之間,通力合作合作無間,一角都不能缺,全民運動生命方能生生不息。值此疫情險峻的時候,物理治療師提出排他性修法,左侵醫師診斷權,右害運動防護員工作權,破壞醫療體制及健康照護現狀,運動醫學鐵三角將遭不當扭曲。全民運動,無論是運動傷害或是健康促進,就如同競技運動,必須能夠各司其職,而非由單一專業可以獨攬獨佔。
作者經歷:
黃啓煌教授
前國際運動防護與治療總會(World Federation of Athletic Training & Therapy)教育委員會主席
周適偉教授醫師
前行政院體委會運科運醫總召集人
前行政院體委會競技運動科學辦公室總召集人
前臺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
前臺灣運動防護學會理事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