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今公布2019年223家醫療院所的整體盈餘、虧損排行榜,共有194家院所有結餘,當中有167是醫療業務本業就有結餘,不需靠股利、美食街、停車塲等非醫務收入彌補,另有29家院所虧損,其中5家虧損超過1億。
不過,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及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都認為,主管機關應該分析的是「營收花去哪」、「醫療折讓」、「人事費用佔支出的比例」。醫改會也呼籲,應儘速推動醫療法修法,明文要求整體盈餘應提撥一部分比例用於改善薪資與執業環境。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廖郁雯表示,整體營收和排名,基層醫護根本無感,「盈餘分配」與「醫療折讓」,才是醫院財務真正令基層醫護有感的部分。
廖郁雯表示,就算醫院營收再多,如果沒有被監督,要經營者把盈餘分配給基層醫護是非常困難的。至於「醫療折讓」,是預期點值與實際給付點值的落差,可說是醫院的帳面損失。北市聯合醫院2019年就曾經以醫療院所以醫療折讓太多為由,大幅砍了醫護人員的獎勵金,這部分的資料卻極不透明,導致健保與醫院之間、醫院與勞工之間的財務關係難以釐清,健保署應一併公布。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營運規模大到應公布財報的院所家數越來越多,醫改會過去就一再呼籲,主管機關有責任監督院所盈餘,健保署不應只公布結餘多少,而不去分析醫院把結餘花在哪裡?關鍵的資訊是,多少盈餘是真正用於提昇醫事人員薪資、用於提升執業環境,人事費用佔支出的比例為何,這些都應一起檢視。
林雅惠提醒,過去醫療法僅規定醫療院所「醫務收入」達到一定金額,需提撥一定比例基金,用於改善人力,但其實非醫務收數也是本業所衍生收益,因此曾經研議修法,要改為依照「整體盈餘」來決定是否提撥,可惜的是修法已延宕已久,應盡速推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