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交通大學與陽明醫學大學將於明年2月1日正式合併,未來將結合交大的電子資通訊技術和陽大的先進醫療照護專業與臨床實務,強強聯手,打造智慧醫療。交通大學副校長、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林奇宏更表示,未來醫療照護將朝去集中化、家庭為導向轉型。
林奇宏表示,醫學從描述性醫學、分子基因醫學,到了數位資訊革命後轉型為數位醫學到現在最夯的智能醫學,變化快速,但醫界需要深思的是如何連結。
林奇宏表示,邁向超高齡社會,醫療需求從急性醫療轉向慢性病管理,加上新冠肺炎後許多資源投入於健康照護,醫療照護將以價值和成效為導向,從疾病治療轉向預防保健為主。
而隨著新一代通訊技術提升,連結與連續的監測系統以及健康預測系統也隨之提升,病人的自我照護意識和能力將大幅增加,連帶也會改變醫療照護體系。過去需要「一大間醫院」才有足夠的經濟和服務規模,將漸漸朝向「去集中化」的方式,往社區發散,
林奇宏也分享,交大新竹博愛校區正推動「智慧醫療推動中心」,其打造的模擬病房裡也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資訊數據科技建置醫療系統,在場域測試,測試完後再醫院端系統。
但隨著人工智慧興起,未來難道會全面取代醫師嗎?陽明大學醫管所教授唐高駿則表示,AI在影像、病理等固定的病人資訊判斷上,已有非常顯著的成效。現在各醫院也正在發展將AI運用於動態的生理資訊,蒐集大量資訊發展成「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用於疾病預測。
而過去醫師利用經驗來做出診斷,往往也「說不出所以然」,但藉由AI蒐集到細微的資訊,反而讓醫師發現「判斷路徑」,未來也可能翻轉醫學訓練。
但唐高駿也表示,AI雖然在醫學判斷上已可做到輔助醫師正確、迅速的診斷,但情緒、病患偏好以及人的言談舉止等「人文變數」卻不是一下可交給電腦的,且醫師並不只限於判斷影像和病理資訊,因此要說AI能取代醫師恐不到時候。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