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國人一年因白內障置換近18萬片人工水晶體,其中約三成會多付差額,讓人工水晶體的功能「升級」。不過各醫院定價不同,甚至同一種產品價差逾3萬元。健保署公告,明年1月1日起,人工水晶體將訂出差額上限,其中一種常用的人工水晶體,一口氣下降2萬7000元。
白內障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眼疾,今年馬英九總統例行健檢後,也在醫師建議下進行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目前健保給付的是2744元的人工水晶體,民眾若要使用可看近看遠的「多焦點」、讓視線更銳利的「非球面」、治療散光、藍光防護等特殊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就要扣除健保給付後,自付差額。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周清蓮表示,健保統計,一年國人約置換5.4萬片特殊功能的人工水晶體。比較各醫療院所的人工水晶體價格,發現價差很大,同一種產品就差了好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例如有一款非球面軟式人工水晶體,有200多家醫療院所使用,一家眼科診所開價5萬7000元最高,一家醫院收2萬3656元最低,價差高達3萬4000元。
健保署最近公告,從明年1月1日起,人工水晶體將訂差額上限價。周清蓮表示,上限價訂得太低,可能會影響醫院購買、以及廠商退出市場等,因此第一年先以各品項收費標準的90百分位值來訂,會逐年檢討。
在訂出上限價後,各品項多半有數千元的降幅,以上述的非球面軟式人工水晶體,上限價訂為3萬元,目前最貴訂價將一口氣降價2萬7000元。
周清蓮說,為防止有些原本定價較低的醫療院所向上限「靠攏」,明年實施差額上限價之後,也會同步公布各醫療院所同一品項的漲價情形,讓民眾瞭解。
【2014/10/09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