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3D列印正夯,改變了醫療科技。一名男子因車禍造成左眼眶骨骨折,眼球凹陷,台北榮總使用3D列印,先做出眼眶骨的實體模型,再製作出合適的骨板,取代眼眶底碎裂的骨頭,幫助他眼球位置回復正常。
這名35歲的男子,受傷後左邊眼球凹陷,視力也出現複視,看物體會有兩個影子。台北榮總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吳政憲表示,以往的手術依賴醫師對解剖位置的熟悉,醫師以臨床經驗,憑著目測與想像,修補碎裂的骨頭,很可能位置「對不準」或跟想像有誤差,多少會影響修補後的外觀。
北榮透過電腦輔助進行虛擬手術設計,先以右眼健康的眼眶結構,複製到左邊進行微調,然後以3D列印出左邊眼眶骨的模型,接著將支撐、取代眼眶底碎裂骨頭的骨板在模型上塑形,達到「客製化」,進行固定後,讓患者的眼球位置回復正常。
吳政憲說,北榮口腔顎面外科將電腦輔助科技應用到手術中,除了眼眶骨等顏面骨折重建,還應用在齒顎矯正、人工植牙,也可以用於顎顏面腫瘤的切除,利用電腦導航,精準的消滅腫瘤,減少周圍組織的傷害。
目前以3D列印印出樹脂材質的實體模型,約需一周的時間,視列印出的區域大小,患者需自費1到2萬元。吳政憲也說,國外已發展出直接以3D列印出所需的器官或醫療材料,若國內法令開放,未來如眼眶骨的修補支架、顏面骨都可以直接列印出來,但費用也會比現在更高。
【2014/09/15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