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張耀懋/專訪】
前言:自由經濟示範區最快可望在明年上路,將是我國加入區域經貿協定的自由化前哨站。本報將陸續訪談政府首長,說明示範區突破的法規框架與創新管理機制,面臨的挑戰與可能帶來的產業效益。
台北松山等四個機場的國際醫療服務中心今同步揭牌,也拉開我國自由經濟示範區國際健康產業的序幕。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接受本報專訪時說:「再不急起直追,台灣的醫院和醫師都要出走了。」
「健康產業園區要做的醫療相關產業的火車頭,不單只有接收外籍病患。」邱文達說,新加坡、泰和韓已是磨刀霍霍,包括日本大阪、韓國仁川、濟州島,大陸上海的「東方醫谷」、成都等地,都是以聚落造鎮方式,同時起造出數座醫療城。
台灣醫療正被邊緣化
「就像科學園區不是只賣電子產品」,邱文達說,「除了吸引國際病人來台就醫,還要像火車頭般帶動生醫、製藥、檢驗產業,不但要讓台灣過去外流的醫療人才回流,還要吸引國際頂尖醫療科技人才進駐。」
眼看著台灣人才到對岸發展,邱文達憂心地說,「台灣醫療正被邊緣化」,若再不發展國際醫療,我國的資金和人才等醫療資源,都可能被吸走。所以要讓國內過剩的醫療資源可以活化、再運用,也吸引國際頂尖醫療人才、資金來台投資。
今天在台北、桃園、台中及高雄等機場揭幕的國際醫療服務中心,比照韓、泰的「前店後廠」概念,提供國際人士抵台後第一個櫃台。
健康產業的餅做大
第二階段要做的,則是示範區的亮點-國際健康產業園區。邱文達指出,行政院將送立法院審議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將適度鬆綁限制,把醫療、製藥、醫材、健康養生與健康資訊等產業納入,「唯有聚落效應,才能把台灣健康產業的餅做大。」
規畫中,台灣將設一到兩個園區,邱文達近期密集拜會地方首長,商談並評估各縣市可以提供的土地和資源。
為在國人對國際醫療商業化的質疑,與對外募集資金的兩難中取得平衡,邱文達說,衛福部已排除醫療機構公司化的可能,同時也鬆綁外籍人士得擔任董事長及董事的限制;也開放經審核通過的外籍醫事人員,可以在園區醫院為病患開刀、看病執業等。
外籍醫事人員鬆綁
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補充,希望此舉可以吸引國際人流醫療團隊來台。像新加坡就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與杜克大學醫學院合作,打響國際醫療的招牌。
邱文達強調,這項政策初步將排除陸資及大陸醫事人員在園區執業。園區內所有醫療皆為自費,不能使用健保,國人也可到園區內醫院看病。
「星、泰的語言強勢,已吸走歐美客源;台灣現在急起直追,鎖定東南亞華人以及陸客。」希望透過吸引外籍病患擦亮台灣醫療金字招牌,打開台灣健康產業的坦途。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