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牛痘病毒長久以來被用來預防天花,雖然天花病毒已經滅絕,但科學家正在實驗將牛痘病毒應用在癌症治療上,而解析牛痘病毒膜蛋白質A27的晶體結構,更是十幾年來未解難題。中研院今天發表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成功解析且經過基因重組,讓A27無法成為病毒侵入細胞的媒介,對降低牛痘毒性是重大發現。
這樣研究成果刊登在8月23日的國際專業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 (PLoS Pathogens)。中研院分子生物所特聘研究員張雯表示,當外在毒性入侵機會銳減後,就提供研發新疫苗或對抗病毒藥物的新契機。
牛痘病毒表面由超過20個膜蛋白質所組成,其中膜蛋白質A27會協助病毒附著到細胞表面,引領病毒打開入侵的大門,A27甚至會協助病毒運送,因此了解A27的晶體結構,甚至想辦法阻止成為病毒媒介,是減低疫苗危險性的關鍵。
中研院生物化學所特聘研究員王惠鈞之前已經成功解析出膜蛋白質A27的六聚體結構,分子生物所研究員張雯進一步經過基因重組,產生A27突變的牛痘病毒,讓病毒在細胞間的傳播能力大減。
張雯解釋,一旦病毒失去媒介,就無法直接入侵細胞,逼迫病毒得改變感染途徑。種牛痘可以預防天花,但如果要移做治療癌症,因為化療病人免疫力低於一般人,必須使用更安全的牛痘病毒,這也是為什麼一直想辦法降低牛痘毒性的原因。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