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日本京都大學以老鼠幹細胞,培育出老鼠卵子,並成功繁殖下一代小鼠寶寶。國內醫學專家表示,相關技術應用在人體上,至少還需十年以上。
台北榮總生殖內分泌科醫師張昇平表示,受晚婚與疾病影響,國內約15%婦女有不孕問題,若這項技術成功,確實可造福多數不孕症家庭。
事實上,國內早有實驗室從人類體細胞,轉成幹細胞並培育成人類卵子;無奈培育出的卵子僅具外型,無法受孕。張昇平表示,估計這項技術要成熟應用在人體,至少還需十年以上。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李茂盛說,京都大學這項研究,去年已在歐洲生殖醫學會發表,確實是很大突破,但仍在動物實驗階段。他說,老鼠生理、組織與人體有極大差異,雖在老鼠上成功,人體仍有待突破。
李茂盛表示,今年英國甚至成功以人類幹細胞,在老鼠身上培育出人類卵子;唯因是老鼠身上培育出來的卵子,細胞內恐有老鼠基因,恐不適合人工受孕。
李茂盛說,技術已經具備,若要發展至人工受孕,最終仍須直接從人體幹細胞培育卵子。
國民健康局統計,國內婦女生育第一胎年齡,從1980年的23.5歲,到2009年的29.3歲。李茂盛說,超過35歲已非黃金生育年齡,年齡越大卵子越難受孕。
張昇平也表示,就算想做人工受孕,35歲以上婦女的成功率連一半都不到,逾40歲,更僅剩下15%。在幹細胞發展尚未成熟之際,建議婦女如果有生育計畫,應盡早受孕,甚至可在年輕時冷凍卵子,保留健康卵子,以備不時之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800x100_udnhealth.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300x135_udnhealth.png)